融入新生活 过上好日子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社区一家,情深意长。

家门口的工厂、学校、卫生院一应俱全;小区住宅整齐明亮、道路洁净通畅……8月26日下午,记者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南站社区,一幅和谐家园幸福图景出现在眼前。

在南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70岁的侗族群众李乃玉峰正坐在社会救助窗口前,咨询高龄补贴政策。社区工作人员石苏秀用侗语向她解释相关手续。

“社区各族群众办理社会救助等方面事项,均可在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不用在乡镇和老家之间来回跑。”石苏秀说,7月份社区共为各族群众办理低保核对及申请50人次,办理特困供养申请1人、高龄补贴申办2人。

南站社区是广西第三大、柳州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共安置搬迁群众4606户2万余人,其中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群众占94.52%。

记者了解到,南站社区建有综合服务、就业社保服务等9个便民服务中心,配套卫生院、派出所、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提供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环境,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易地搬迁,不仅是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群人的生活重塑。

“社区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南站社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石燕萍说,社区积极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老家条件差,距离县城又远,生活不便利。搬到南站社区后,无论是小孩读书还是父母就医,都十分方便。”吴益华是三江独峒镇里盘村里朝屯的第一个“移民”,搬到社区后生活大变样。他先是被选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又在社区找到了意中人成了家,依靠易地搬迁政策,妻子先后开了两家店,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我们着重加强就业帮扶、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将社区打造成群众的安心小区。”南站社区党委书记龙鑫告诉记者。

精美侗绣在绣工们的飞针走线中呈现,巧手勾勒出乡村振兴幸福图景,一个个竹编制品在经纬交错中织就……走进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侗绣、农民画、竹编制品等工艺品琳琅满目。

“送完孩子上学就来上班,每月都有稳定收入,打工赚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基地工人石培三告诉记者,4年前她从富禄苗族乡富禄村搬到南站社区后进入基地工作,如今成了基地的藤编组长,生活很称心。

“目前,就业基地已成功安置114名各族群众就业。其中78名为残疾人,安置就业的残疾人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基地负责人杨应溪介绍。

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基层社区是重要阵地。

南站社区巧借“侗感党课”“鼓楼讲堂”“月也大交流”等载体,组织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促进社区各族群众互嵌发展,让社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我们利用侗族群众在鼓楼议事的民俗传统,将矛盾纠纷调解室搬到鼓楼里,借助鼓楼‘寨佬’‘款师’和金牌调解员力量,化解矛盾纠纷。”程村派出所民警杨柳表示,今年来,该所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0起。

“如今,社区的各族群众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龙鑫说。(记者 何明华)

阅读量:693 作者:何明华 编辑:覃凤妮
融入新生活 过上好日子
2024-08-27 10:09 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何明华 编辑:覃凤妮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社区一家,情深意长。

家门口的工厂、学校、卫生院一应俱全;小区住宅整齐明亮、道路洁净通畅……8月26日下午,记者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南站社区,一幅和谐家园幸福图景出现在眼前。

在南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70岁的侗族群众李乃玉峰正坐在社会救助窗口前,咨询高龄补贴政策。社区工作人员石苏秀用侗语向她解释相关手续。

“社区各族群众办理社会救助等方面事项,均可在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不用在乡镇和老家之间来回跑。”石苏秀说,7月份社区共为各族群众办理低保核对及申请50人次,办理特困供养申请1人、高龄补贴申办2人。

南站社区是广西第三大、柳州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共安置搬迁群众4606户2万余人,其中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群众占94.52%。

记者了解到,南站社区建有综合服务、就业社保服务等9个便民服务中心,配套卫生院、派出所、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提供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环境,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易地搬迁,不仅是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群人的生活重塑。

“社区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南站社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石燕萍说,社区积极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老家条件差,距离县城又远,生活不便利。搬到南站社区后,无论是小孩读书还是父母就医,都十分方便。”吴益华是三江独峒镇里盘村里朝屯的第一个“移民”,搬到社区后生活大变样。他先是被选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又在社区找到了意中人成了家,依靠易地搬迁政策,妻子先后开了两家店,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我们着重加强就业帮扶、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将社区打造成群众的安心小区。”南站社区党委书记龙鑫告诉记者。

精美侗绣在绣工们的飞针走线中呈现,巧手勾勒出乡村振兴幸福图景,一个个竹编制品在经纬交错中织就……走进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侗绣、农民画、竹编制品等工艺品琳琅满目。

“送完孩子上学就来上班,每月都有稳定收入,打工赚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基地工人石培三告诉记者,4年前她从富禄苗族乡富禄村搬到南站社区后进入基地工作,如今成了基地的藤编组长,生活很称心。

“目前,就业基地已成功安置114名各族群众就业。其中78名为残疾人,安置就业的残疾人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基地负责人杨应溪介绍。

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基层社区是重要阵地。

南站社区巧借“侗感党课”“鼓楼讲堂”“月也大交流”等载体,组织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促进社区各族群众互嵌发展,让社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我们利用侗族群众在鼓楼议事的民俗传统,将矛盾纠纷调解室搬到鼓楼里,借助鼓楼‘寨佬’‘款师’和金牌调解员力量,化解矛盾纠纷。”程村派出所民警杨柳表示,今年来,该所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0起。

“如今,社区的各族群众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龙鑫说。(记者 何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