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3家博物馆晋升第五批全国二、三级博物馆

日前在呼和浩特市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中国博物馆协会正式公布第五批全国二、三级博物馆评估结果,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南宁孔庙博物馆、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截至目前,南宁市市属国有博物馆共有7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国家二级博物馆1家、国家三级博物馆3家。

在博物馆里,每一件藏品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次驻足都是一次心灵的触碰。这些“晋级”的博物馆有何特色?在“文博热”持续发酵的当下,博物馆又当如何持续发力,更好地服务公众?近日,记者探访了这3家博物馆,探寻其中的宝藏奥秘和“晋级”密码。 

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展示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

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位于邕宁区茶泉大道顶蛳山田园风光区内,于2018年12月6日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是一座集文物发掘、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和文化休闲于一体,以展示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同时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顶蛳山遗址以及顶蛳山考古遗址公园。

顶蛳山遗址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内河流域淡水性贝丘遗址,遗址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目前广西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内河淡水性贝丘遗址,年代为距今6000—10000年。 

位于顶蛳山田园风光区内的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设有“采集渔猎者的天堂——顶蛳山文化专题陈列”,展览以实物展示为主,场景复原及声光电辅助手段为辅,采用多种现代展览技术,再现南宁顶蛳山先民波澜壮阔的远古传奇。当观众进入展厅,首先会来到“序厅”单元展区,透明的墙体设计,加上独特的文化符号,散发出远古文化的永恒与凝练的气息;“先民与贝丘”单元展区展示洞穴贝丘遗址、海滨贝丘遗址以及河旁贝丘遗址;“聚落与文明”单元展区利用建筑顶部通透的天光造型,制造出一个独立的展示空间,地面采用了遗址考古复原的形式,展示顶蛳山遗址的发现和遗址分区,观众可了解顶蛳山遗址的发掘过程等;进入“富足与惬意”单元展区,以大型景观复原的形式为主要展示手段,景观中真实再现6000年前南宁先民渔猎而食的生活环境,并借助图文版式及俯视柜等展陈方式,形成有趣多变的视觉风格;最后一个部分是“生命与天堂”单元展区,主要以顶蛳山遗址为核心,展示古代先民的丧葬习俗、文化传承和精神信仰等内容。

顶蛳山考古遗址公园面积约17万平方米,包括遗址现场保护区、场景模拟展示区、遗址模拟展示区、公众考古体验区、开放式户外草坪、滨江看台等,是一处以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兼具休闲观光功能的考古遗址展示区。顶蛳山考古遗址公园于2022年获评首批广西考古遗址公园。

顶蛳山贝丘遗址保护展示区是南宁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性文化特征的一张重要名片,成为公众了解顶蛳山文化的窗口。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自建立以来,不断完善库房管理及建设,采购文物库房相关设施设备,初步建立文物修复室;累计征集与史前贝丘文化有关的蚌、石、陶、骨类历史文物700余件,丰富文物数量及藏品类型,奠定研究基础;重点推进顶蛳山考古遗址公园文保项目,落实考古遗址公园设施养护及完善工作。

近年来,顶蛳山遗址博物馆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加强顶蛳山文化及南宁历史文化宣传。线上制作“有声博物馆”,录制《广西故事——探秘顶蛳山》《宜居南宁——顶蛳山》等纪实片。线下深入开展历史文化进校园、进地铁、进漫展、进商圈、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单位等活动200场次,接待到馆参观人数超60万人次。其中,在南宁地铁3号线开通为期一个月的“顶蛳山文化”宣传主题专列,是广西首辆以博物馆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地铁专列,宣传总关注量279.8万人次。 

学生在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参观。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致力于打造博物馆“历史第二课堂”,先后开发“考古家体验营”“渔猎采集者的天堂”两个主题系列课程,开展“螺蛳堆里读历史”系列教育活动,受到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喜爱。

结合传统节日民俗及博物馆特色,顶蛳山遗址博物馆还策划推出“穿华裳观展览”“露天影院赏明月”“粽情贝丘”等节日特色系列活动近130场。

此外,顶蛳山遗址博物馆以馆内文物藏品、考古成果等为设计元素,自主研发“你好蚌蚌”系列钥匙扣、“顶蛳荏苒”书签套装等特色文创纪念品11类40款,其中5款文创产品荣获2023年“广西有礼”特色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铜奖,并获得2023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竞选资格。 

南宁孔庙博物馆:岭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儒家文化展示中心

南宁孔庙博物馆位于青环路9号,是一所利用孔庙文物建筑设立的、融儒学文化和建筑艺术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原址在兴宁区民生路南宁饭店,2011年1月迁建完成并对外开放。

南宁孔庙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年),历经岁月的风霜与多次迁徙的波折。从昔日仓西门外沙市的一隅之地,到如今青环路旁矗立的宏伟建筑群,南宁孔庙不仅是南宁乃至广西文化兴衰更迭的见证者,更是一座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 

迁建后对外开放的南宁孔庙博物馆。

南宁孔庙博物馆占地面积45.6亩,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踏入孔庙,瞬间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其主体建筑群严谨地沿中轴线自南向北铺展,依次为棂星门、状元门、状元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直至崇圣祠与明伦堂,每一处都承载着匠人的精湛技艺与不朽匠心。大成门两旁为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两旁为尊经阁、敬一亭,主体建筑东西两侧还设东西庑、东西斋、更衣所、省牲所等。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2536件/套,其中二级文物36件/套,三级文物181件/套。基本陈列为南宁儒学文化展,内容包括红陶孔子圣迹图展、中国历代官服展、明清家具展、科考复原展、中华嘉礼婚冠礼、南宁孔庙馆藏瓷器展、论语碑廊、南宁历史碑刻等,分别位于崇圣祠、东庑、西斋、明伦堂、西庑等展厅。 

市民游客在南宁孔庙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活动。

南宁孔庙集奉祀孔子先师、文化传承、国学教育与研究于一体,为南宁市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岭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儒家文化展示中心。南宁孔庙博物馆积极利用自身独特资源优势,开展开笔礼、成人礼、孝亲感恩礼、汉式婚礼等传统文化宣传推广活动,举办一年一度的新春文化庙会、中国—东盟孔子文化周,每月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每周六开展周周启礼,同时开设南宁家风馆,打造“年年大活动、月月中活动、周周小活动”和家风宣传阵地品牌。 

南宁孔庙博物馆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吸引公众参与体验。

南宁孔庙博物馆开馆至今,累计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千余场,参与群众约25万人次。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让游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南宁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广西首家抗战专题博物馆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位于兴宁区昆仑镇南宁昆仑关旅游风景区内,是广西首家抗战专题博物馆。馆体建筑由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长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先生设计,于2008年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馆体)。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现有藏品1902件/套,其中三级革命文物36件、自治区革命文物18件。近年来,博物馆不断建立健全文物库房管理制度,提升文物藏品保管水平,同时建立健全消防安防等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消防安全培训及演练等,确保场馆文物藏品安全和游客生命安全。2021年,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建设完成,添置专业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设备、环境调控设备等,并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数据中心,实时跟踪记录、保存、预警和调控文物空气质量参数,使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水平全面提升。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于2015年9月1日对原有展陈进行提升改造,推出基本陈列“血色雄关民族魂”,展览分序厅、中国抗战、昆仑关战役、广西与抗战、缅怀英烈五部分,以昆仑关战役为重点,结合近1000组珍贵文物及历史照片和30多分钟真实的历史影像史料,翔实、全面、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抗战、昆仑关战役以及广西与抗战的历史内容。同时,博物馆每年根据重要节点和纪念日,围绕“爱国主义”“国防教育”“民族团结”等主题,自主策划、引进专题展览,开展巡回展览。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公益课堂。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依托国内保存较完好、规模较大、石质文物较多的抗战纪念遗址之一的昆仑关战役遗址,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社教工作。借助馆内的3D影厅、书画室、临展厅等公共服务场所及设施,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现场教学交流活动,以及博物馆公益研学课堂、研学主题公益活动、“小小志愿者讲解员”评选;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开设网上虚拟展览,让公众更好地“对话历史,体验文化”,使社会教育更具真实性、直观性、广博性。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举办抗战纪念日专题活动。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开馆至今,累计接待中外观众400余万人次。如今,该博物馆已成为人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对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海峡两岸交流互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撰文:记者 莫岚远 实习生 班莹颖 通讯员 韦兰玥 罗盈盈 图片:由各博物馆提供)

阅读量:4554 作者:莫岚远 班莹颖 韦兰玥 罗盈盈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李斯维 值班编审:符蔚
南宁市3家博物馆晋升第五批全国二、三级博物馆
2024-08-30 09:02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作者:莫岚远 班莹颖 韦兰玥 罗盈盈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李斯维

日前在呼和浩特市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中国博物馆协会正式公布第五批全国二、三级博物馆评估结果,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南宁孔庙博物馆、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截至目前,南宁市市属国有博物馆共有7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国家二级博物馆1家、国家三级博物馆3家。

在博物馆里,每一件藏品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次驻足都是一次心灵的触碰。这些“晋级”的博物馆有何特色?在“文博热”持续发酵的当下,博物馆又当如何持续发力,更好地服务公众?近日,记者探访了这3家博物馆,探寻其中的宝藏奥秘和“晋级”密码。 

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展示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

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位于邕宁区茶泉大道顶蛳山田园风光区内,于2018年12月6日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是一座集文物发掘、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和文化休闲于一体,以展示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同时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顶蛳山遗址以及顶蛳山考古遗址公园。

顶蛳山遗址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内河流域淡水性贝丘遗址,遗址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目前广西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内河淡水性贝丘遗址,年代为距今6000—10000年。 

位于顶蛳山田园风光区内的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设有“采集渔猎者的天堂——顶蛳山文化专题陈列”,展览以实物展示为主,场景复原及声光电辅助手段为辅,采用多种现代展览技术,再现南宁顶蛳山先民波澜壮阔的远古传奇。当观众进入展厅,首先会来到“序厅”单元展区,透明的墙体设计,加上独特的文化符号,散发出远古文化的永恒与凝练的气息;“先民与贝丘”单元展区展示洞穴贝丘遗址、海滨贝丘遗址以及河旁贝丘遗址;“聚落与文明”单元展区利用建筑顶部通透的天光造型,制造出一个独立的展示空间,地面采用了遗址考古复原的形式,展示顶蛳山遗址的发现和遗址分区,观众可了解顶蛳山遗址的发掘过程等;进入“富足与惬意”单元展区,以大型景观复原的形式为主要展示手段,景观中真实再现6000年前南宁先民渔猎而食的生活环境,并借助图文版式及俯视柜等展陈方式,形成有趣多变的视觉风格;最后一个部分是“生命与天堂”单元展区,主要以顶蛳山遗址为核心,展示古代先民的丧葬习俗、文化传承和精神信仰等内容。

顶蛳山考古遗址公园面积约17万平方米,包括遗址现场保护区、场景模拟展示区、遗址模拟展示区、公众考古体验区、开放式户外草坪、滨江看台等,是一处以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兼具休闲观光功能的考古遗址展示区。顶蛳山考古遗址公园于2022年获评首批广西考古遗址公园。

顶蛳山贝丘遗址保护展示区是南宁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性文化特征的一张重要名片,成为公众了解顶蛳山文化的窗口。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自建立以来,不断完善库房管理及建设,采购文物库房相关设施设备,初步建立文物修复室;累计征集与史前贝丘文化有关的蚌、石、陶、骨类历史文物700余件,丰富文物数量及藏品类型,奠定研究基础;重点推进顶蛳山考古遗址公园文保项目,落实考古遗址公园设施养护及完善工作。

近年来,顶蛳山遗址博物馆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加强顶蛳山文化及南宁历史文化宣传。线上制作“有声博物馆”,录制《广西故事——探秘顶蛳山》《宜居南宁——顶蛳山》等纪实片。线下深入开展历史文化进校园、进地铁、进漫展、进商圈、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单位等活动200场次,接待到馆参观人数超60万人次。其中,在南宁地铁3号线开通为期一个月的“顶蛳山文化”宣传主题专列,是广西首辆以博物馆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地铁专列,宣传总关注量279.8万人次。 

学生在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参观。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致力于打造博物馆“历史第二课堂”,先后开发“考古家体验营”“渔猎采集者的天堂”两个主题系列课程,开展“螺蛳堆里读历史”系列教育活动,受到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喜爱。

结合传统节日民俗及博物馆特色,顶蛳山遗址博物馆还策划推出“穿华裳观展览”“露天影院赏明月”“粽情贝丘”等节日特色系列活动近130场。

此外,顶蛳山遗址博物馆以馆内文物藏品、考古成果等为设计元素,自主研发“你好蚌蚌”系列钥匙扣、“顶蛳荏苒”书签套装等特色文创纪念品11类40款,其中5款文创产品荣获2023年“广西有礼”特色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铜奖,并获得2023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竞选资格。 

南宁孔庙博物馆:岭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儒家文化展示中心

南宁孔庙博物馆位于青环路9号,是一所利用孔庙文物建筑设立的、融儒学文化和建筑艺术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原址在兴宁区民生路南宁饭店,2011年1月迁建完成并对外开放。

南宁孔庙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年),历经岁月的风霜与多次迁徙的波折。从昔日仓西门外沙市的一隅之地,到如今青环路旁矗立的宏伟建筑群,南宁孔庙不仅是南宁乃至广西文化兴衰更迭的见证者,更是一座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 

迁建后对外开放的南宁孔庙博物馆。

南宁孔庙博物馆占地面积45.6亩,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踏入孔庙,瞬间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其主体建筑群严谨地沿中轴线自南向北铺展,依次为棂星门、状元门、状元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直至崇圣祠与明伦堂,每一处都承载着匠人的精湛技艺与不朽匠心。大成门两旁为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两旁为尊经阁、敬一亭,主体建筑东西两侧还设东西庑、东西斋、更衣所、省牲所等。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2536件/套,其中二级文物36件/套,三级文物181件/套。基本陈列为南宁儒学文化展,内容包括红陶孔子圣迹图展、中国历代官服展、明清家具展、科考复原展、中华嘉礼婚冠礼、南宁孔庙馆藏瓷器展、论语碑廊、南宁历史碑刻等,分别位于崇圣祠、东庑、西斋、明伦堂、西庑等展厅。 

市民游客在南宁孔庙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活动。

南宁孔庙集奉祀孔子先师、文化传承、国学教育与研究于一体,为南宁市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岭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儒家文化展示中心。南宁孔庙博物馆积极利用自身独特资源优势,开展开笔礼、成人礼、孝亲感恩礼、汉式婚礼等传统文化宣传推广活动,举办一年一度的新春文化庙会、中国—东盟孔子文化周,每月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每周六开展周周启礼,同时开设南宁家风馆,打造“年年大活动、月月中活动、周周小活动”和家风宣传阵地品牌。 

南宁孔庙博物馆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吸引公众参与体验。

南宁孔庙博物馆开馆至今,累计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千余场,参与群众约25万人次。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让游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南宁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广西首家抗战专题博物馆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位于兴宁区昆仑镇南宁昆仑关旅游风景区内,是广西首家抗战专题博物馆。馆体建筑由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长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先生设计,于2008年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馆体)。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现有藏品1902件/套,其中三级革命文物36件、自治区革命文物18件。近年来,博物馆不断建立健全文物库房管理制度,提升文物藏品保管水平,同时建立健全消防安防等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消防安全培训及演练等,确保场馆文物藏品安全和游客生命安全。2021年,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建设完成,添置专业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设备、环境调控设备等,并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数据中心,实时跟踪记录、保存、预警和调控文物空气质量参数,使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水平全面提升。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于2015年9月1日对原有展陈进行提升改造,推出基本陈列“血色雄关民族魂”,展览分序厅、中国抗战、昆仑关战役、广西与抗战、缅怀英烈五部分,以昆仑关战役为重点,结合近1000组珍贵文物及历史照片和30多分钟真实的历史影像史料,翔实、全面、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抗战、昆仑关战役以及广西与抗战的历史内容。同时,博物馆每年根据重要节点和纪念日,围绕“爱国主义”“国防教育”“民族团结”等主题,自主策划、引进专题展览,开展巡回展览。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公益课堂。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依托国内保存较完好、规模较大、石质文物较多的抗战纪念遗址之一的昆仑关战役遗址,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社教工作。借助馆内的3D影厅、书画室、临展厅等公共服务场所及设施,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现场教学交流活动,以及博物馆公益研学课堂、研学主题公益活动、“小小志愿者讲解员”评选;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开设网上虚拟展览,让公众更好地“对话历史,体验文化”,使社会教育更具真实性、直观性、广博性。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举办抗战纪念日专题活动。

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开馆至今,累计接待中外观众400余万人次。如今,该博物馆已成为人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对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海峡两岸交流互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撰文:记者 莫岚远 实习生 班莹颖 通讯员 韦兰玥 罗盈盈 图片:由各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