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迢迢,寻武术至境——评析文莱电影《雅思敏》

《雅思敏》电影海报。

编者按

以文化为媒,以光影为介,促进中国和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第八届中国—东盟电影展映即将拉开帷幕,来自中国和9个东盟国家的20部影片将参展,活动邀请专家作精彩影评,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今日起,本报刊登专家影评,以飨读者。

■南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高维明

作为文莱首部商业电影,Yasmine(中文译名《雅思敏》)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观者好评。影片以青春为主题,通过主人公雅思敏的武术训练经历,展现了她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情感纠葛、人性考验和自我认知的深刻碰撞,不仅较好地呈现文莱社会生活真实面貌,更向观者传递出武术的至高意境:修武修心,唯尊崇至上道德,不被眼前利益而蒙蔽自我的竞技,才是最纯粹的成功。

马来谚语有言:“选择正确的道路,而不是容易的道路。”主人公的习武之“路”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象征符号,它的寓意极为丰富。以下我们作具体分析。

一、学路见景,情景交融。作为一部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作品,影片精心构建场景,路途上的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艺术美感,无论是吊脚屋、清真寺的穹顶,还是原始植被,浓厚的东南亚人文风情应景而生。这些景象不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影片通过巧妙设计,将情感融入景致之中,引导观者欣赏美景的同时,从侧面暗示雅思敏团队习武的不易,意向传递以青春的自我成长彰显武术的内在价值,进而深化对于武术的全新认知。

二、学路见志,信念更坚。勇敢踏上求学之路,雅思敏和伙伴们为了提升自己的武艺,遍访武术名师,即使遭遇各种婉拒,都未曾产生一丝放弃。后经东方师傅如马传授,终有所见长。他们在训练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成为一名合格武者的必备品质。从容踏上竞技之路,从选拔赛到总决赛,雅思敏和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纵然面对强大的对手,他们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相互支持,共同进步。通过比赛,雅思敏深刻理解了“伤了人换取胜利,不是武术”的最高准则,最终以干净利落的招式赢得了比赛,实现了武术竞技和精神的完美契合。

三、学路见心,化和为美。影片情感表达丰富,通过对雅思敏成长历程的描绘,展现了她从青春少女到成熟武者的深刻转变。其中,情感纠葛贯穿影片全程,随故事延展,激发观者深层共鸣,展现心路之下不一样的情感走向。习武先修德,做事先做人。从雅思敏开始步入武术习练阶段,各种纷争便因此展开,青年的浮躁与急切功利偏离正道,情感的变迁困扰自身,后幡然醒悟,毅然踏上和解之路,将武术的“行”与为人本义融会相接,展现武术纯粹的风范。实现了与父亲心结的和解。父亲的坚决反对态度一直是雅思敏习练武术最大的障碍。曾经的她不理解为何父亲对于自己习练武术抱有反感,甚至因习练武术过程而爆发严重争执。当雅思敏使用“绝对性一拳”置对手于下风时,父亲终于坦白,通过亲身示范告诫她习武真正含义。在得到父亲认可后,凭借仁义之技和平静内心,变化功法之间,自信登顶武术高峰。实现了与师友心结的和解。当雅思敏进入学校武术学会学习时,作为精神导师的唐龙师傅从武术的本义出发,传授要诀,可雅思敏只想将武术当成工具,胜负的功利早已充斥她的内心。不仅于此,她还对伙伴们的武术习练初衷加以否定。经过赛事比拼,方知比赛追求的意义不应是一人独大的自傲偏执,而是团队协作的共同奋进,不择手段地一味追求只会意味着失去,共勉才能齐步奋进。

四、学路见悟,真义求索。一路走来,雅思敏逐步走出自己封闭狭隘的认知空间,从最初的功利心态,转变为对武术精神的深刻理解,最终领悟了修武即修心的重要性。从历练之后的自我感悟来看,一路走来,重新回到起点,苦苦追求的武术究竟是什么?为了什么?经历反复叩问,久久沉思,雅思敏终明白师傅与朋友所言,离正道远,离诡道近,妄图通过工具化手法作为展现自我的手段,当败于自我。最终在宽容和理解中,她找到了正确方向,即干净真挚地去比拼,纵然实力悬殊,亦当尊崇内心所往。从历练之后的自我心态来看,一路走来,雅思敏早已褪去肤浅认知,特别是经历“决定性一拳”的深刻教训,她终于明白竞技需出手有为,将人性良善汇就章法之上,干净利落,以纯粹的成功书写出武术的“大我”意境。

总之,电影中的主角雅思敏一路所得所见,褪去功利执念,并行武道“大我”,任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心正艺纯,方得历练本真,路远且遥,唯秉纯粹初衷,汇无形之力,聚气相生,演万千变化,展武术至境。

阅读量:198 作者:高维明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