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筑巢 南宁市动物园打造长臂猿温馨家园

在南宁市动物园,活泼可爱的长臂猿是深受游客喜爱的“明星居民”。1982年,南宁市动物园首次开始饲养长臂猿,一直以来,除日常饲养繁殖外,动物园还积极开展和参与长臂猿课题研究。4月23日至24日,中国动物园协会2025年长臂猿类群管理工作组会议于南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臂猿种群管理工作的开展。

南宁市动物园长臂猿种群稳步发展

记者从此次会议上了解到,长臂猿家族目前有20种,其中中国本土有野外分布记录的为7种。目前国内动物园等单位饲养有8种长臂猿。

“长臂猿热爱歌唱、善于‘整活’的个性一直深受市民游客喜爱,已逐渐发展成为南宁市动物园独具特色的明星动物。”南宁市动物园副主任潘海洋介绍,南宁的气候条件对于发展长臂猿种群具有天然优势。2000年至今,南宁市动物园繁殖长臂猿数量总计超100只,平均每年繁殖5只以上,目前拥有黄颊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南白颊长臂猿、戴帽长臂猿等长臂猿4种70余只,累计向国内20多家饲养单位输出长臂猿个体80余只,长臂猿种群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发展,是目前国内拥有最大长臂猿圈养种群的动物园。

悉心呵护长臂猿健康成长

4月24日上午, 记者来到南宁市动物园里的动物幼儿园,6个多月大的人工育幼长臂猿宝宝“二庆”正灵巧地在树枝间跳跃穿梭。突然,小家伙儿一不留神,从约三米高的地方掉了下来。保育员赵凤莹心疼不已,赶紧拿起一张小毯子将它抱起,一边轻轻安抚,一边检查有没有受伤。

长臂猿“二庆”亲昵地依偎在保育员赵凤莹怀里。

赵凤莹告诉记者,人工育幼是长臂猿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当母猿出现弃养、哺育能力不足等情况时,就需要人工育幼。虽然没有母亲的陪伴,但“二庆”从出生以来就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料。赵凤莹精心照料着它的饮食起居,朝夕相处间,“二庆”对她十分亲近,只要一见到她,就会主动扑进她的怀里撒娇。

为了让长臂猿们能够享受到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南宁市动物园在动物幼儿园中为长臂猿设计了3间恒温室、7间幼体和亚成体动物笼舍,为人工哺育长臂猿提供了可靠保障。笼舍里为长臂猿配置了爬架、树屋等设施,让它们能够自由攀爬、展现天性。

而正在建设的繁殖隔离区共有4栋灵长类馆94间灵长类动物笼舍,为长臂猿的繁殖和养老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今年启动的改建二期工程中将建设中国灵长馆等明星馆舍,为长臂猿的生长与生活提供更宜居、舒适的环境。

赵凤莹说,在动物园里,长臂猿的日常饮食经过精心搭配,各类新鲜水果和肉蛋奶保障营养均衡,健康状况也得到密切监测,全方位为长臂猿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科普教育播种保护希望

四十多年来,南宁市动物园工作团队攻克了长臂猿人工饲养、日粮配比、室内繁殖、人工育幼、医疗救助等多个技术难关。除了繁育保护,南宁市动物园还致力于长臂猿的科普宣传。近年来,在“国际长臂猿日”等重要节点,南宁市动物园还会举办科普知识展示、互动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公众深入了解长臂猿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意义。

在此次会议中,赵凤莹分享了戴帽长臂猿的人工育幼的经验,促进业内交流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长臂猿保护工作的细致与艰辛。“守护长臂猿,不仅要照料好它们的生活,更要让保护意识扎根在公众心中。”赵凤莹说,她会继续呵护长臂猿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希望市民游客走进动物园参观时,不仅被长臂猿活泼可爱的模样所吸引,更通过科普活动深刻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930 记者:廖欣 编辑:唐艺文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农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