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做好充分准备 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5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久久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广西防汛抗旱工作情况。记者在会上获悉,2025年广西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广西已做好充分准备,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广西经历了十分严峻的洪涝灾害考验,先后遭遇17轮致灾暴雨和3个台风影响,汛期平均降水量为1995年以来最多,全年水旱灾害共造成424.1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28.9亿元。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成功抵御了“龙舟水”、超强台风“摩羯”等洪涝灾害,全年因洪涝台风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比应急管理部门成立前5年均值下降69%,比“十三五”时期均值下降73.9%,灾害损失降至最低,无群死群伤、无重大险情。

去年秋季以来,广西出现了秋冬春连旱的罕见天气,目前共造成14市85县(区)238.2万人受灾,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累计27.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33.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2亿元。面对罕见旱情,全区上下奋起抗旱。应急管理、水利、消防救援等部门落实应急抽送水7910吨。水利部门新增恢复灌溉面积5.1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约70万亩。气象部门组织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超9亿吨,影响面积约17.3万平方公里。自治区财政、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积极争取并发放抗旱救灾资金共4386万元。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最大限度实现保供保灌,减少了灾害损失。

2025年广西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5月以后,出现区域性、阶段性暴雨洪涝的风险很高,广西将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严防旱涝急转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风险,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目前核定重点防洪城市及大中型水库(水电站)相关防汛责任人350名,明确14个市和70个县(区)的城市内涝安全责任人和易涝点巡查责任人;落实市、县、乡、村党政包保责任人及15.7万余名基层网格员,把防汛抗旱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周运逵表示,将抢抓防汛“窗口期”,聚焦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山塘水库河网、江河沿岸低洼易洪区、城镇易涝积水点、重大基础设施等防洪风险隐患,全面开展“拉网式”风险排查。全区储备各类应急物资791.1万件,总价值约9.8亿元,为多灾易灾地区配备4900余台卫星电话、集群对讲机和北斗终端,建立2.2万余名的应急抢险专业队伍,打造1.6万余支、32万余人社区响应队,做好防汛救灾充分准备。

城市内涝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在去年全区新建排水管网545.12公里,消除易涝积水点91个的基础上,今年广西将进一步排查防范不同降雨条件下的易涝风险点、强化联排联调、突出抓好地下空间防护、加强移动抽排能力建设。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于斌表示,努力实现影响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全面消除,城市新区不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指导各地备足挡水板、沙袋等防汛物资,加强应急演练,以更加充分的准备应对强降雨。在汛前完成2518.52公里易涝风险区段城市市政雨水管网排查,修复更换2308个破损井盖、8622个雨水箅子,安装21137张防坠网,检修134台雨水、排涝泵站等应急设施设备的基础上,今年再完成400公里排水管网建设改造,新增15座排水泵站和8座调蓄设施;进一步提升各城市应对强降雨的“硬实力”。当出现超标降雨、洪水入城等极端情况时,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将统筹全区住建系统115台移动抽排能力500立方米/小时以上的大型设备就近就地支援,让出现险情的城市尽快恢复生活秩序。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390 记者:李蔚华 编辑:曾艳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李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