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纸质车票退场,温情服务不能“下线”

近日,“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话题冲上热搜。根据铁路部门新规,9月30日起,纸质报销凭证将全面停用,电子发票正式登场。这场“电子车票改革”,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老年群体出行便利的深层思考。

纸质火车票的退场,是铁路部门数字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自2008年首张磁介质车票投入使用,到2011年12306网站开通,再到2020年电子客票全面推广,中国铁路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从“取票—验票—乘车”到“一证通行”的跨越。数据显示,电子客票实施后,每名旅客平均进站时间缩短至1.5秒,也最大限度减少了纸张消耗。从硬板票到二维码,从排队购票到“秒速”进站,每张车票的变迁都镌刻着技术进步的印记,也见证着公共服务效率的持续提升。

面对“数字鸿沟”的隐忧,铁路部门的适老化改造也展现出精准的服务智慧。在全面推行电子发票的同时,保留的自助机行程信息单打印功能,上面有发车时间、到发车站、座位号、检票口等车票上的所有信息。更值得关注的是“银发服务专窗”的常态化设置,铁路部门在全国各个车站依然保留人工窗口,支持现金购票;12306App推出“爱心版”,界面字体放大1.5倍,功能精简至购票、退改签等5项核心服务。这些细节折射出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的平衡之道——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工具替换,而是服务理念的系统性革新。

站在时代交汇点回望,从硬板票到电子票,从排队购票到“无感通行”,每一次技术跃迁都在重塑出行体验。当电子发票成为新常态,我们既要为效率提升喝彩,更要为那些在数字浪潮中需要帮助的群体留一盏灯。技术可以改变生活,但服务的本质始终是“人”,这既是纸质车票退出历史舞台的启示,也是公共服务迈向更高水平的起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77 作者:唐艺文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