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广西大学召开重要成果发布会,宣布张积森研究团队成功破解了现代栽培甘蔗新品种——新台糖22号(XTT22)的基因组密码。这标志着甘蔗育种研究步入了新的时代,随着基因组学技术在甘蔗育种领域的广泛应用,未来有望培育出更多高产、高糖、抗病的甘蔗新品种。
食糖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在我国高达90%的食糖生产依赖于甘蔗。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然而,受气候多变、病虫害频发、机收率低以及种植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甘蔗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培育抗病、高产稳产、宜机收的优良甘蔗新品种成为科研团队的研究任务。作为基因组极为复杂的大宗作物之一,甘蔗基因组中既有高贵种的基因,又有细茎野生种的基因,加上其经过多轮杂交培育,因而它的基因组堪称一部复杂的“天书”,给科研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日,广西大学以唯一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杂志《自然遗传学》发表了甘蔗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最新成果。在此之前,甘蔗育种主要依赖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育种家们只能凭借经验选择亲本进行杂交,然后观察后代的表现。这种方法周期长、效率低。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西大学农学院院长 张积森介绍:“以前的传统育种是从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实生苗去找,去找这个重要性状相关的,本质上也是找基因,希望这些基因能聚合到某个品种上,要高产、高糖、宿耕、宜机等,我们给它种下去,几次的几年几年的轮着选,经常选到十几年,未来育种我们基于这个基因组跟遗传群体,能找到一些重点相关的基因,就不用大海捞针,我们的研究一直在努力把甘蔗育种规模减小、育种的时间减短,类似于我们做一张甘蔗基因“藏宝图”,这个图已经标志了每一个房间,每一个街道,每一个图书馆等等,你都给它标注清楚了,接下来我们的育种家要去哪里找高产的、高糖的、抗病的,那我们能用这个作为底盘,结合以后有的一些材料,去找他要的性状就能更快。”
广西是中国的“糖罐子”,甘蔗资源丰富,每三勺糖就有两勺来自广西,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该研究深入解析了现代栽培甘蔗的复杂基因组结构,作为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评价道:“多倍体遗传位点定位的成功实践是该领域的重要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也对该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引领了现代栽培种甘蔗育种研究进入基因组学时代。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孙庆磊表示:“这一研究成果的取得,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甘蔗的科学认识,更为甘蔗的今后的品种改良,生产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支撑,广西将继续弘扬科学家精神,做好服务员,鼓励更多科研创新与研究转化,服务甘蔗产业和农业产业更好发展。”
记者:刘昕 韦咏瀚 通讯员:贾琦艳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