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宾州镇:科技赋能多元发展 交出乡村振兴亮眼成绩单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宾阳县宾州镇广袤的田野上,春耕生产的热潮涌动,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图景正徐徐展开。宾州镇以“实干为要、创新为魂”为发展理念,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业多元化发展路径,用实绩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抢抓农时:科技赋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当前正值春耕关键期,宾州镇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在闭村水稻种植区,农机轰鸣、插秧机穿梭,嫩绿的秧苗整齐排列,科技助力春耕的场景令人振奋。

“今年计划完成水稻种植面积15.84万亩,其中早稻6.2万亩。通过‘农机+人力’协同作业,预计5—7天可完成450亩连片种植。”宾州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黎宾介绍,为确保春耕顺利推进,镇里组建了由30余名农技人员组成的“春耕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提供“一对一”技术指导,同时严格落实田长制,150余名网格田长开展日常巡查,精准掌握土壤墒情,为农户科学安排农事活动提供依据。

此外,宾州镇组织各村委疏通水利干渠30余条,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村民吴功言站在田埂上,看着自家田里整齐的秧苗,感慨道:“政策好、服务好,我们种粮更有底气了!”

多元布局:特色产业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

在恭村辣椒种植基地,村民封燕玲正熟练地为辣椒苗滴灌。她告诉记者:“在家门口打工每天能挣100元,还能照顾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村委第一书记史文超介绍,基地采用“辣椒+芋头”轮种模式,通过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预计今年辣椒亩产可达3000斤,订单式销售让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

宾州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形成了“以粮为主、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辣椒、芋头、中草药等特色作物与规模化养猪、养牛产业协同推进,为农民增收注入新动力。其中,新勒马村500亩韭菜花基地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典范,该基地通过全产业链整合,实现了从育苗、种植、仓储到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运营,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就业。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宾州镇正谋划建设淡水鱼数字化循环养殖、富硒肉鸽养殖等项目。在项目规划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数字赋能、循环共生’为核心,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化、数字化、品牌化转型,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

实绩说话:特色农业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宾州镇粮食生产面积达15.85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12万亩,总产量5.33万吨。”宾州镇副镇长罗吉旺晒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他介绍,通过引进优质新品糖料蔗种植2.8万亩,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年产量超10万吨,产值超5000万元。

在特色水果种植方面,宾州镇打造了恭村伦晚春橙、展志泰国红宝石柚、宝水马蹄、三韦柑橘等“一村一品”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年产值预估超2.5亿元。恭村香米产业园通过科技赋能,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亩以上,年产值突破4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升。

恭村村委第一书记史文超表示:“我们恭村香米产业园近年来种植亩数稳定在400亩以上,通过采用管理新模式和科技种植管护技术,常年产值均突破4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升。”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2640 记者:唐艺文 通讯员:杨镇宇 编辑:杜佳徽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