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政府新闻办于2025年8月27日(星期三)16:00举行2025年南宁市强化河湖长制护碧水清流新闻发布会,请南宁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李伟进;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立宏;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琦;南宁市地下管网和水务中心主任傅强介绍南宁市河湖长制工作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5年南宁市强化河湖长制护碧水清流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5年8月27日(星期三)16:00
发布人:
李伟进 南宁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
张立宏 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黄 琦 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傅 强 南宁市地下管网和水务中心主任
主持人:
黎 江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南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兼)
黎江: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南宁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李伟进先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立宏女士,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琦女士,市地下管网和水务中心主任傅强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南宁市河湖长制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李伟进先生作介绍。
李伟进: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南宁市河湖长制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南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河湖长制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河湖管护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主要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优,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2024年以来南宁市落实河湖长制工作有关情况。
一是河湖长责任落实不断强化。充分发挥河湖长河湖管护“领头雁”作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第一总河长、市总河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等工作,深入邕江、西津水库、乔老河等巡河调研,带动全市各级河湖长开展巡河(湖)约15.55万人次,累计巡查河湖库12532.2公里,协调解决问题199个,扎实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制定落实2025年全区河湖长制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分解细化各级河长办及河长会议成员单位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二是水网骨干工程建设不断加快。截至2025年7月,全市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8.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88%。大型灌区—邕北灌区工程纳入国家“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7月29日邕北灌区施工准备工程已顺利开工;屏山灌区工程、伶俐灌区工程、邕南灌区工程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南宁段)等工程加快建设;横州市六蓝灌区、兴宁区西云江灌区工程已完工并发挥效益。2025年计划实施的49座在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部开工、稳步推进。
三是水安全保障力度持续加大。重点围绕饮用水水源、工业园区、城镇生活污染、河湖岸线保护等方面,加大力度开展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畜禽养殖污染等水环境污染排查整治,对全市“千吨万人”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提升水源安全保障和抵御风险能力。抓好妨碍行洪问题排查整治,聚焦河道管理范围内阻水片林、鱼塘、围堤、高杆作物等障碍物开展清理整治,进一步保障河道行洪安全,筑牢河湖安全屏障。
四是河湖库治理水平稳固提升。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持续推进河湖库“四乱”问题清理整治,加快推进水利部下发的河湖库遥感图斑复核工作。持续巩固重要流域水质治理成效,全市主要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自治区级以上水功能区达标率实现三个100%。持续打好黑臭水体攻坚战,建成区38段河流、农村51条河流水质保持良好。组织开展多轮各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及“回头看”,累计完成295个环境问题整治。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市2025年用水总量指标39.7亿立方米,上半年用水总量10.15亿立方米,已达时序管控要求。深化幸福河湖建设,邕江入选2024年全国幸福河湖案例,加快推进朝阳溪(b段)等14处广西幸福河湖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50处广西幸福河湖,人水和谐、城水相融、水清岸绿、亲水宜居的江滨空间加快塑造。
五是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以“小切口”立法解决河湖管理重点难点,相继制定实施《南宁市邕江滨水区域条例》《南宁市城市内河湖泊保护管理规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稳妥处理涉河湖重点难点问题。出台激励机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给予各县(市、区)一次性补助资金。深化“河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协作机制,组织开展南宁港船舶污染物公益诉讼案件整改成效评价和验收工作,提升河湖治理法治化水平。强化河湖长制宣传引导,探索推进“校政联合”等模式,鼓励引导各类“民间河长”“河湖志愿者”积极参与河湖末梢管护,推动河湖治理从“政府主导”逐渐向“全民共治”转变。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统筹协调、系统谋划、综合治理,全力推动水环境更加美丽、水生态更加宜居、水安全更具韧性、水资源更具活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宁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简要介绍到这里。谢谢!
黎江:
感谢李伟进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中新社记者:请问南宁市在落实河湖长制工作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南宁市将采取哪些措施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
李伟进: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南宁实际,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保障河湖长制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开花结果。
一是推动河湖长制提质增效。完善河湖长责任体系,强化各级河湖长履职任务落实,将水环境风险排查整治纳入河湖长巡河调研和河湖库“清四乱”重点内容,做好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切实发挥河湖长制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河长会议成员单位协同联动,通力协作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二是加快推进水网建设工作。统筹谋划水网“最后一公里”,推动县级水网规划尽快取得批复。加快推进邕北灌区工程、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南宁段)、五化灌区、石埠堤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南宁市水安全保障“十五五”规划工作,不断提升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严管严控水域岸线空间。持续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重点清理整治妨碍行洪突出问题。加强在建涉河建设项目度汛管理,落实落细安全度汛措施,坚决防范妨碍河道行洪、威胁防洪安全问题发生。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侵占河道、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江河湖库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落实自治区总河长第10号令部署要求,统筹项目规划和资源调配,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全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四是深化智慧赋能河湖建设。深化监测预警、分析决策、应急处置等环节的数字赋能。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等技术,提升河湖库智能化监测精准度和监管效能。加快完善南宁市综合动态监测一张图信息系统、水质自动化监测数据分析平台、入河排口实况监测系统等智能化应用和管理体系,以人工智能赋能水环境治理全链条革新。
五是持续加强河湖长制宣传。持续开展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清四乱”典型案例宣传等河湖长制宣传科普活动,组织开展“关爱山川河流”“河小青”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江河湖库保护工作。谋划建设河长制主题公园,打造河湖文化宣传新阵地,使河湖治理理念更深入人心。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广西日报记者:据了解,邕江入选2024年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请问南宁市是如何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
李伟进:
南宁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系统治理、创新引航”的原则,着力打造“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具体推进措施有:
一是健全制度架构,筑牢河湖治理根基。为系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市河长制办公室先后印发建设幸福河湖系列文件,构建起完善的河湖长制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湖长具体职责,实现河湖管护责任全域覆盖、无缝衔接。
二是深化专项整治,提升河湖治理效能。专题研究部署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常态化开展巡河调研。自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已完成152条河流健康评价报告编制,完成1227条水普外河流划界工作,滚动编制“一河(湖)一策”方案。在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中,结合滨水岸带提质工程,累计建成50处广西幸福河湖;2025年将贯彻落实自治区总河长第10号令部署要求,建设更多兼具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丰富、水生态健康、水环境优美、水文化彰显的幸福河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民治水氛围。凝聚治水护水社会合力,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建设生态宜居典范城市等主题,组织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其中,马山县乔老河治理成效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进乡村看小康》栏目专题推广,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广西日报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掀起“看河、爱河、护河”的社会热潮。横州市莲塘镇石柱村委支部书记孙国健同志荣获全国 “最美河湖卫士”,是广西唯一当选的村级河长;《一份净水,你我守护》《拍手歌之河湖长制真靠谱》等多部宣传视频在“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征集活动中获奖,推动河湖管理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在落实国家要求、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方面,南宁市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这些工作对于南宁市实现碧水清流的目标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张立宏:
入河排污口是连接岸上污染源与受纳水体的关键节点,也是落实河湖长制、守护碧水清流的关键环节。南宁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规范审批监管。我们积极响应国家要求,去年率先实施南宁市入河排污口审核事项办理流程。确保科学设置审批入河排污口,实现了排污行为从源头处于可控、可管、可溯状态。完善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城管等多部门常态化联合巡查机制,建立重点排口、泵站、闸坝及溢流风险点等水环境风险隐患民生事项清单,妥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水环境问题。
二是深化排查溯源,夯实监管基础。三年来我们组织力量,对全市珠江流域重点干支流、饮用水水源地及16个重点工业园区开展“全覆盖、拉网式”入河排污口排查,完成南宁市范围内2300多公里岸线入河排污口排查,累计排查登记入河排污口1900多个,摸清了家底,明确了监管对象。
三是狠抓整治提升,形成监管闭环。实施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提升,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市、区)强化雨污管网错混接改造,不断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推动解决一批污水直排乱排问题。
四是推进科技赋能,实现精准智慧监管。构建全市“污染源—排污通道—排污口—受纳水体”全链条管理的“一张图”信息系统,将排污口信息精准落图,实现可视化、动态化管理。全市41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全部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实现了对这些重要排污口水质情况和排污行为的实时感知与远程监管。对武鸣河、八尺江等重点流域入河排污口建立流域“水质指纹库”,通过分析特征污染物“指纹”,大幅提升了污染溯源的精度和效率。
这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于我们守护碧水清流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
一是源头治理更准。牢牢守住了污染物入河的“最后一道闸口”,实现更精准地锁定污染源,推动问题在岸上解决,实现了从“治标”向“治本”深化。
二是水质改善更实。排污口监管效能的提升,是南宁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保障。今年上半年,我市城市水质指数同比改善7.12%,地表水水质省会城市第一,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体现了在排污口监管上付出的努力。
三是河湖长制落实更细。排污口监管是河湖长制在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落细落实的具体体现,为各级河湖长巡河履职、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
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动排污口监管工作持续走深走实,为守护南宁的碧水清流筑牢坚实基础。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在保护、修复水生态方面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效果?
黄琦:
近年来,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聚焦水域生态环境与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多措并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重点在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严格落实禁渔期制度,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我市已连续14年执行内陆水域禁渔期制度,禁渔期为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公安、海事、市政等部门,持续开展巡航执法行动,积极推进渔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并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有效提升公众护渔意识。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查办各类涉渔案件111起,移送公安机关查处54起,成功侦破“3·26”郁江流域非法捕捞、加工、销售河蚬团伙案等多起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的典型案件,对涉渔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二是持续开展增殖放流,养护水生生物资源。2022年以来,我市向郁江、右江等水域投放各类成鱼2500余斤、鱼苗1000万余尾。其中,2023、2024年连续承办广西珍稀鱼类科研增殖放流活动,向郁江流域投放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乌原鲤、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桂华鲮等苗种约34万尾,持续提升我市内陆水域斑鳠等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保持率,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不断恢复。
三是积极推行绿色健康养殖,实现生产生态双赢。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统筹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绿色养殖、生态发展的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截至2025年6月,已建成投产高标准工厂化鳗鱼养殖示范基地9个、陆基养殖池2000余个,养殖水体达30万立方米,上林县成功获评首批“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力度,全力守护我市水域生态环境。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南宁市在加强内河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傅强:
近年来,我市住建部门深入推进内河水环境治理工作,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以法治力量护航美丽河湖建设。为加强城市内河湖泊保护管理,防止污染、侵占城市内河湖泊,我们制定了《南宁市城市内河湖泊保护管理规定》,《规定》实施后南宁市城市内河湖泊保护管理工作制度更加健全,进一步统筹解决好各类水环境问题,持续擦亮“中国绿城”金字招牌,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美丽南宁和生态文明强市。
二是加强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内河环境治理。启动了南宁市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西明江相贤路至西庄路段建设工程、明月湖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等项目建设,总投资近1.6亿元,已完成投资约1.2亿元。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不仅城市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也深刻改变了沿岸群众的日常生活,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是加强巡查,做好水质监测不断提升内河水质。2024年以来,我们对建成区13条内河,共开展超11万人次巡查。同时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每月进行水质监测分析。根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广西城市黑臭水体2025年季度监测结果,南宁市建成区原有38段黑臭水体水质达标率达100%。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黎江: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