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南宁市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着力建枢纽、强平台,用好用活“东盟牌”,坚持跨境产业融合发展与“向海图强”双向发力,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助力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不断取得突破。
如今,在绿城大地,一趟趟中越班列飞驰,一个个开放平台设立,一个个合作园区落户,见证了“南宁渠道”扩容升级、越走越畅,也彰显出广西首府开放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一体两翼”加速成型
从南宁市区向东而行,一座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园区——东部新城正逐渐成型。
东部新城是南宁“一体两翼”的东翼,也是南宁与平陆运河联动发展的前沿。
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其起点位于南宁东部的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平陆运河的开工建设并加速推进,为南宁发展“向海经济”带来更大空间。
同年,国家出台支持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重要文件,赋予南宁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新定位新使命,为首府开放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围绕落实新定位新使命,南宁市有效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聚焦“跨境融合”和“向海图强”双向发力,科学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加快落地落实“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深邕合作机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努力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有效激发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活力。
向东——南宁市加快推进东部新城规划建设,重组东部新城规划建设指挥机构,促进“港产城海”融合发展;制定平陆运河经济带规划南宁片区实施方案,围绕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分阶段分梯次引进临港向海经济产业项目,东部新城被认定为第一批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
向西——南宁市进一步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拓展新的产业承载空间,推动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南宁经开区整合,解决“一体”和“西翼”发展问题。同时在“西翼”范围内,与深圳市共建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探索“一企两国三地”产业分工模式,助力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到南宁市拓展发展空间,更好走向东盟市场。
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南宁市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2024年,《南宁市探索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服务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获评2023年度全区改革攻坚十佳成果。
内外循环更加畅通
高耸的龙门吊吊臂挥舞,集装箱上下起落;在阵阵汽笛声中,一列中越跨境快速通关班列驶出场站,前往越南河内安员站……这是南宁国际铁路港忙碌的一天。
目前,中越跨境快速通关班列中国南宁南站至越南河内安员站实现了“当天开车、当天到达、当天清关”。一列列呼啸而过的班列,让南宁市对外贸易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南宁市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的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打造高效便捷的中越跨境物流快速通道,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持续深化与海南、深圳、区内口岸城市等省市的产业合作,完善南宁—河内经济走廊等面向东盟的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实现“货从南宁走、钱从南宁过、账在南宁结、数在南宁聚、产业在南宁落地、人才在南宁集聚”目标,为服务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的南宁,一个个改革成效、创新机制相继落地,为开放型经济发展铺展出一幅幅充满生机活力的画卷。
跨境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形成——
建立深邕战略合作机制,共建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探索“深圳研发(总部)+南宁制造+东盟市场”模式,吸引龙电华鑫等企业和项目集聚,共同打造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集群;持续畅通“买全国、卖东盟,买东盟、卖全国”渠道,以中国—东盟(南宁)水果交易中心、中国广西进出口中药材贸易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快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交易市场,促进中国与东盟商品和要素双向流动。
中越跨境物流快速通道加速构建——
建立跨境通道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区市高效联动解决规划建设、通关运行等问题,完善财税、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优化中越跨境物流枢纽功能,组织培育跨境货源,创新“公铁双模”跨境运输监管、海关监管与铁路安检平行作业等陆路口岸通关监管模式,推动中越跨境快速通关班列开行。截至2023年底,南宁经友谊关、东兴、爱店、水口等4个口岸至河内和北宁、北江,以及经东兴口岸至海防满足12小时“厂对厂”运输条件,南宁至河内实现铁路运输20个小时“站到站”直达。
开放平台不断夯实
揭牌以来累计形成188项制度创新成果;2023年内新增形成56项围绕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成果,17项金融创新事项获评复制推广案例……这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改革创新的显著成果。
作为首府开放发展的前沿阵地,揭牌以来,南宁片区立足于“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战略定位,全力承接自贸试验区新一轮深化改革任务,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现了开放与改革的深度融合,引领着首府开放发展迈上新台阶。
数据显示,2023年,南宁片区在跨境投融资、跨境产业合作服务贸易等方面开展系统集成制度创新,新增56项制度创新成果,糖业数字化智慧发展模式、构建中国—东盟影视贸易中转站助力文化交流等2项创新成果上报商务部;南宁片区2022—2023年度制度创新指数、金融创新指数均在同批19个自贸片区中排名第4,共26项创新成果获评第四批、第五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方面,2023年全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交易量超318万笔、金额超19亿元,形成多个全国全区首创案例和典型样本;推动跨境人民币同业融资等5项试点,建立跨境融资服务协同优化机制,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3894亿元、占全区的80%。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552家,成为中国面向东盟金融开放合作的主平台。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今年,南宁片区获批设立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协同发展区,开放平台优势和改革创新溢出效应持续放大。面向未来,在高水平开放的航道上,南宁这艘航船必将驶向更广阔的蓝海。(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记者 胡光磊)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