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走深走实

近日,“七彩暑假筑梦未来”2024年广西南宁市暑期关爱未成年人文明实践主题月宣传展示活动在横州市举行。活动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作用,邀请教师、心理咨询师、交警等为学生和家长送上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假期大礼”。这是南宁市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走深走实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作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南宁市构建起“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1+3”联动机制,探索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南宁模式”,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取得了“1+3>4”的良好效果。

聚焦顶层设计 加大政府协同育人统筹力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新时代教育发展改革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南宁市主动作为,聚焦顶层设计,加大政府协同育人统筹力度。近年来,编制南宁市家庭教育“十四五”规划,印发《南宁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进一步明确横纵贯通的责任体系、实施规划;印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家访规定》,常态化落实家访制度;将家庭教育工作成效纳入文明创建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考核体系进行测评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今年1月,教育部公布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名单,认定97个县(区、市)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其中仅有4个省会城市入选,南宁市位列其中。

今年4月,市教育局联合九部门印发《南宁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

聚焦主阵地建设 发挥学校协同育人主导作用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从2003年起在全区首创集体家访活动,邀请教育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广大社区及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至今已在周边20余个单位与社区开展活动。

南宁市中兴小学打造家庭教育大讲堂,通过创新“五个一”新举措,即组建一支培训讲师团队、开发一个家庭教育课程、举办一系列家庭教育论坛、树立一批家庭教育典型、开展一次“家校面谈”活动,协同育人提质增效。

南宁市江南区富宁小学亲子阅读家庭教育活动,通过定期开展实施“萤火虫亲子共读”教学活动、不定期开展亲子阅读论坛活动、坚持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等,改善家庭亲子关系,促进家校关系和谐发展。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南宁市充分发挥学校协同育人主导作用,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推动家校联系制度化。南宁市连续20年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充分利用各学校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印发“双减”“五项管理”等政策解读及《致家长的一封信》,凝聚校家社合力,助推教育改革落地;印发各级家委会、家校联系群等管理制度,明确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委会在班级管理中的职责,规范家校联系群信息发布、家委会收费等管理。

用好社会育人资源。创新打造“爱·悦·读”读书教育品牌,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建设,全市中小学校兼职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100%。

聚焦家庭赋能 推动家长履行教育主体责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推动家长履行教育主体责任,为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创造健康成长良好家庭环境?南宁市大胆探索、步履铿锵,出台中小学劳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生命、生活、生涯教育指导意见,将德育贯穿家庭教育全过程;开展文明家庭创建、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深入开展“中小学家庭教育主题活动优秀案例”“家庭教育百校公益行”专题讲座等家风家教主题实践活动,强化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

实施“家成长”家长学校支持行动。将创建星级社区(村)家长学校纳入市级为民办实事工程予以推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实现100%全覆盖;建立城市/农村社区(村)、网上家长学校1715所;开设“空中家长学校”“云课堂”,搭建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2953个;整合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等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年均超2500场次,惠及近万名家长。

构建“1+X”家庭教育服务模式(即1个有困境儿童的家庭,多个部门或多个志愿者)。健全特殊困境儿童、涉案和失管未成年人等群体家庭教育指导及必要的转介服务。目前,南宁市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社会组织有500多个,服务志愿者1.2万余人,培育近百名家庭教育指导者、讲师团87个,每年培训3万余人次。编写《家庭教育问答指南》《教师行为指导一百问》,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聚焦体系构建 推动社会支持服务全面育人

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开展活动,增强幼儿对社区的了解和归属感,同时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编制“三公里”课程儿童友好生活地图,为班级研学提供资源,衍生出《探秘消防站》《小小银行家》《五象湖的春天》等具有本土特色的研学手册。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提质增效需要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南宁市通过深化安全防护服务机制、创新社会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支持保障机制等,构建紧密联动的资源体系。

据了解,南宁市已建立全市中小学校园安全、防溺水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联动守护学生平安成长。开展“双馆(科技馆、博物馆)双进(进校园、进场馆)”等研学实践活动,参与学生超100万人次。投入1.5亿元建成全区面积最大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学校,搭建4个课程体系96个课程主题,可同时容纳1300名学生开展活动。印发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管理办法和承办机构遴选及管理办法,发布研学实践承办机构推荐目录,现有各级综合实践基地169个,形成“课堂+基地”的素质教育协同发展新模式。此外,南宁市还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全员育人制—家庭、学校和教师‘三线联动制’”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制三线”工作机制,完善医教联盟合作模式,联合多部门形成“预防、预警、危机干预”三级心理健康支持保障体系。设立市级学校心理咨询专线热线,每年累计接听热线超2500个小时。强化与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和南宁师范大学的校地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提高全市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辅导技能。(莫俊 陈妍妤)

阅读量:99 作者:莫俊 陈妍妤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庞博
南宁市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走深走实
2024-07-30 14:55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作者:莫俊 陈妍妤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唐秋艳

近日,“七彩暑假筑梦未来”2024年广西南宁市暑期关爱未成年人文明实践主题月宣传展示活动在横州市举行。活动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作用,邀请教师、心理咨询师、交警等为学生和家长送上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假期大礼”。这是南宁市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走深走实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作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南宁市构建起“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1+3”联动机制,探索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南宁模式”,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取得了“1+3>4”的良好效果。

聚焦顶层设计 加大政府协同育人统筹力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新时代教育发展改革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南宁市主动作为,聚焦顶层设计,加大政府协同育人统筹力度。近年来,编制南宁市家庭教育“十四五”规划,印发《南宁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进一步明确横纵贯通的责任体系、实施规划;印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家访规定》,常态化落实家访制度;将家庭教育工作成效纳入文明创建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考核体系进行测评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今年1月,教育部公布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名单,认定97个县(区、市)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其中仅有4个省会城市入选,南宁市位列其中。

今年4月,市教育局联合九部门印发《南宁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

聚焦主阵地建设 发挥学校协同育人主导作用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从2003年起在全区首创集体家访活动,邀请教育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广大社区及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至今已在周边20余个单位与社区开展活动。

南宁市中兴小学打造家庭教育大讲堂,通过创新“五个一”新举措,即组建一支培训讲师团队、开发一个家庭教育课程、举办一系列家庭教育论坛、树立一批家庭教育典型、开展一次“家校面谈”活动,协同育人提质增效。

南宁市江南区富宁小学亲子阅读家庭教育活动,通过定期开展实施“萤火虫亲子共读”教学活动、不定期开展亲子阅读论坛活动、坚持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等,改善家庭亲子关系,促进家校关系和谐发展。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南宁市充分发挥学校协同育人主导作用,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推动家校联系制度化。南宁市连续20年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充分利用各学校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印发“双减”“五项管理”等政策解读及《致家长的一封信》,凝聚校家社合力,助推教育改革落地;印发各级家委会、家校联系群等管理制度,明确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委会在班级管理中的职责,规范家校联系群信息发布、家委会收费等管理。

用好社会育人资源。创新打造“爱·悦·读”读书教育品牌,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建设,全市中小学校兼职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100%。

聚焦家庭赋能 推动家长履行教育主体责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推动家长履行教育主体责任,为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创造健康成长良好家庭环境?南宁市大胆探索、步履铿锵,出台中小学劳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生命、生活、生涯教育指导意见,将德育贯穿家庭教育全过程;开展文明家庭创建、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深入开展“中小学家庭教育主题活动优秀案例”“家庭教育百校公益行”专题讲座等家风家教主题实践活动,强化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

实施“家成长”家长学校支持行动。将创建星级社区(村)家长学校纳入市级为民办实事工程予以推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实现100%全覆盖;建立城市/农村社区(村)、网上家长学校1715所;开设“空中家长学校”“云课堂”,搭建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2953个;整合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等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年均超2500场次,惠及近万名家长。

构建“1+X”家庭教育服务模式(即1个有困境儿童的家庭,多个部门或多个志愿者)。健全特殊困境儿童、涉案和失管未成年人等群体家庭教育指导及必要的转介服务。目前,南宁市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社会组织有500多个,服务志愿者1.2万余人,培育近百名家庭教育指导者、讲师团87个,每年培训3万余人次。编写《家庭教育问答指南》《教师行为指导一百问》,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聚焦体系构建 推动社会支持服务全面育人

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开展活动,增强幼儿对社区的了解和归属感,同时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编制“三公里”课程儿童友好生活地图,为班级研学提供资源,衍生出《探秘消防站》《小小银行家》《五象湖的春天》等具有本土特色的研学手册。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提质增效需要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南宁市通过深化安全防护服务机制、创新社会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支持保障机制等,构建紧密联动的资源体系。

据了解,南宁市已建立全市中小学校园安全、防溺水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联动守护学生平安成长。开展“双馆(科技馆、博物馆)双进(进校园、进场馆)”等研学实践活动,参与学生超100万人次。投入1.5亿元建成全区面积最大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学校,搭建4个课程体系96个课程主题,可同时容纳1300名学生开展活动。印发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管理办法和承办机构遴选及管理办法,发布研学实践承办机构推荐目录,现有各级综合实践基地169个,形成“课堂+基地”的素质教育协同发展新模式。此外,南宁市还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全员育人制—家庭、学校和教师‘三线联动制’”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制三线”工作机制,完善医教联盟合作模式,联合多部门形成“预防、预警、危机干预”三级心理健康支持保障体系。设立市级学校心理咨询专线热线,每年累计接听热线超2500个小时。强化与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和南宁师范大学的校地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提高全市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辅导技能。(莫俊 陈妍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