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盟经开区以新质生产力厚积园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广西珠江啤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对啤酒喷码情况进行抽检。记者胡光磊 摄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广西—东盟经开区的广西珠江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啤酒”)生产车间看到,在无人操作的机器运转中,啤酒被送上传送带,经过灌装、封盖、消毒、喷码等流程,一罐罐啤酒随之“诞生”。而在车间旁的另一栋楼内,技术检验人员时刻紧盯屏幕,查看设备运行情况和各项指标参数,精细把控啤酒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步骤,确保产品质量。
“麦汁浓度、微生物浓度、过滤量……在啤酒生产过程中,这些指标出现微小变化都会带来品质的巨大差异。”珠江啤酒技术质量部部长助理梁爱梅告诉记者。
为了掌控精细的指标,珠江啤酒在检验、工艺、酿造等方面持续发力,改造工艺、更新设备,推动产品品质提升,促进生产流程降本提质增效。
“今年,我们在提高啤酒过滤效率及质量稳定性的项目研究上实现了成果转化,酒液过滤量相比以前翻了一倍。同时,加强对溶解氧的在线监控,大大提升车间生产效率,产品工艺指标也有所上升。”梁爱梅说。(下转2版)
(上接1版)“推动技术的更新迭代,就是推动产品服务的换挡升级。”珠江啤酒副总经理王粤灵介绍,近年来公司加强技术创新,在储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申请专利上实现了突破。目前,公司拥有科研人才71人,今年新增6个项目课题,并对4项跨年项目完成成果转化。
从生产流程到产品出品,研发成果的转化为珠江啤酒开拓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1至5月,珠江啤酒产量同比增长37.18%,销量同比增长6.17%。
技术改造、智能化转型升级是保持企业旺盛生命力最关键的密码,也是推动企业摆脱传统生产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记者在珠江啤酒的见闻,仅仅是广西—东盟经开区企业创新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广西—东盟经开区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创新主体培育,通过成立科技企业服务组,依托教育园区入园院校及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推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跑出了科技创新“加速度”。目前,开发区累计协同打造技术创新平台39个、今年以来新认定区市级创新平台11个。
在食品加工主导产业方面,广西—东盟经开区大力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点引导珠江啤酒、六点半豆奶、冰客果汁饮料等56家重点食品及配套企业开展食品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科技和装备水平,实现转型升级,加速推动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2023年全年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8项,规上食品企业完成产值67亿元。
在南宁智源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源孵化器”)产品展示中心,摆放着广西冰客食品有限公司、广西复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40多家入驻企业生产的近千种产品,这都是智源孵化器产品研发成果的结晶。
智源孵化器是广西—东盟经开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平台,以生物医药、食品为主,兼顾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为入园企业提供研发、政策、管理、技术、投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智源孵化器在孵企业数为47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8家、入规企业3家以及广西数字化车间1家,已培育形成以食品产业为主的科技孵化园区。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逐渐成为广西—东盟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今年2月,开发区企业又传来创新成果喜讯:广西伊利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检测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正式认可,标志着该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管理体系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全市工业主战场,广西—东盟经开区将按照自治区、南宁市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围绕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强主体、建平台、活机制、聚人才、促合作,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注入澎湃动能。

阅读量:396 编辑:李慧婷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广西—东盟经开区以新质生产力厚积园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4-08-08 15:50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编辑:李慧婷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广西珠江啤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对啤酒喷码情况进行抽检。记者胡光磊 摄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广西—东盟经开区的广西珠江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啤酒”)生产车间看到,在无人操作的机器运转中,啤酒被送上传送带,经过灌装、封盖、消毒、喷码等流程,一罐罐啤酒随之“诞生”。而在车间旁的另一栋楼内,技术检验人员时刻紧盯屏幕,查看设备运行情况和各项指标参数,精细把控啤酒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步骤,确保产品质量。
“麦汁浓度、微生物浓度、过滤量……在啤酒生产过程中,这些指标出现微小变化都会带来品质的巨大差异。”珠江啤酒技术质量部部长助理梁爱梅告诉记者。
为了掌控精细的指标,珠江啤酒在检验、工艺、酿造等方面持续发力,改造工艺、更新设备,推动产品品质提升,促进生产流程降本提质增效。
“今年,我们在提高啤酒过滤效率及质量稳定性的项目研究上实现了成果转化,酒液过滤量相比以前翻了一倍。同时,加强对溶解氧的在线监控,大大提升车间生产效率,产品工艺指标也有所上升。”梁爱梅说。(下转2版)
(上接1版)“推动技术的更新迭代,就是推动产品服务的换挡升级。”珠江啤酒副总经理王粤灵介绍,近年来公司加强技术创新,在储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申请专利上实现了突破。目前,公司拥有科研人才71人,今年新增6个项目课题,并对4项跨年项目完成成果转化。
从生产流程到产品出品,研发成果的转化为珠江啤酒开拓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1至5月,珠江啤酒产量同比增长37.18%,销量同比增长6.17%。
技术改造、智能化转型升级是保持企业旺盛生命力最关键的密码,也是推动企业摆脱传统生产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记者在珠江啤酒的见闻,仅仅是广西—东盟经开区企业创新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广西—东盟经开区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创新主体培育,通过成立科技企业服务组,依托教育园区入园院校及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推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跑出了科技创新“加速度”。目前,开发区累计协同打造技术创新平台39个、今年以来新认定区市级创新平台11个。
在食品加工主导产业方面,广西—东盟经开区大力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点引导珠江啤酒、六点半豆奶、冰客果汁饮料等56家重点食品及配套企业开展食品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科技和装备水平,实现转型升级,加速推动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2023年全年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8项,规上食品企业完成产值67亿元。
在南宁智源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源孵化器”)产品展示中心,摆放着广西冰客食品有限公司、广西复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40多家入驻企业生产的近千种产品,这都是智源孵化器产品研发成果的结晶。
智源孵化器是广西—东盟经开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平台,以生物医药、食品为主,兼顾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为入园企业提供研发、政策、管理、技术、投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智源孵化器在孵企业数为47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8家、入规企业3家以及广西数字化车间1家,已培育形成以食品产业为主的科技孵化园区。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逐渐成为广西—东盟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今年2月,开发区企业又传来创新成果喜讯:广西伊利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检测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正式认可,标志着该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管理体系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全市工业主战场,广西—东盟经开区将按照自治区、南宁市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围绕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强主体、建平台、活机制、聚人才、促合作,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