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躲“老虎” 衣食住行莫疏忽 医生提醒:预防呼吸道疾病

8月14日,三伏天进入了末伏。如今立秋已过,但仍处在伏天内,天气干燥气温变化大。在这个季节,如何养生保健、预防疾病?记者采访了南宁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梁焕英,请她为大伙支支招。

沛仔/绘

立秋末伏 调整衣食住行

俗话说:“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末伏期间早晚温度低,但白天依旧灼热,加之立秋后天气干燥,导致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异常活跃。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进行传播。市民此时节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勤洗手、多喝水。同时要常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病菌的数量,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梁焕英医生介绍,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是古代医家基于天人相应认识和阴阳五行理论总结创立的,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学说。该学说模拟甚至预测自然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人体气化状态改变,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疾病的针对性防治。

《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记载“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可知全年岁气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根据2024年甲辰年司天和在泉特点,可以知道上半年气候偏寒冷,下半年气候偏湿,是为寒湿为主的一年。

最近几天,雨水带来一丝丝秋天的凉快感,早晚时分甚至还有偏凉的感觉。梁焕英医生提醒,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讲,此时的衣食住行都要开始讲究了。

衣——立秋后,虽然因为“秋老虎”的原因,中午时分天气仍然很热,但早晚凉了,记得添衣保暖。

开空调时尤其是晚上温度不能调得太低。空调或风扇不要直吹后背或脖子,脖子上有一个穴位叫大椎,冷风吹后特别容易感冒;后背是人体阳气最丰富的地方,受凉后也容易感冒。

食——吃的方面要注意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也不要贪吃偏凉的西瓜,特别是体质差的老人和孩子,吃多容易拉肚子。

立秋之后的一段时间,秋燥就出现了。如果出现鼻子干、皮肤干、咽干等症状,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梨、银耳、南瓜等。

“还可以适当多吃点酸味食物。中医讲酸是一种收敛的味道,葡萄、橘子、乌梅、柠檬都可以适当食用。”梁焕英医生建议,现在流行的酸梅茶也适合秋天饮用。“因为今年是寒湿的年份,如果不习惯吃酸梅,可以放一点姜和红茶做成酸甜可口的酸梅姜茶。吃橘子时可留下橘子皮,加3片姜泡水喝,还可以预防感冒。”

住——中医讲“秋收冬藏”,主要就是要收藏收敛。立秋后白天变短,夜晚变长,应顺应天时早睡早起,让阳气回收,也让阳气生发。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呼吸道疾病。

行——注意运动,但是不宜做出汗多的运动。特别是老年人,要做舒缓一点的运动,如:八段锦和太极拳,或是散步、慢跑。晚上运动不做大幅度运动,避免满身大汗。出汗在中医来讲是阳气外泄的一个过程,因而此时节要收敛阳气。

因人而异 不要盲目“贴秋膘”

入秋后,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即在立秋时节多吃些鱼、肉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贴秋膘”一方面是补充夏季的亏空,另一方面增强体质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这顺应了中医“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

梁焕英医生提醒,“贴秋膘”也要分人,不能盲目进补,比如过度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可能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的发生风险。

“贴秋膘”不光要吃肉,还要注意饮食均衡、营养结构合理,建议多食莲藕等当季果蔬,蛋类、奶类、谷类、豆类等也可适当加入。肉类,除了瘦猪肉,还可以少量食用牛肉、鸡肉、鸭肉、鱼肉、虾肉等。梁焕英医生建议,立秋进补应以清补为主,不建议大补。

本身就肥胖,或是患有高脂血症、痛风等疾病的人群,应谨慎“贴秋膘”,避免暴饮暴食损伤脾胃。今年是寒湿年,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小孩子不建议“贴秋膘”,也不要暴饮暴食。

除了适当进补,还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影响身体健康。大家可以通过户外活动、社交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记者 叶祯 通讯员 陈勇志 实习生 黄佳嘉)

阅读量:198 作者:叶祯 陈勇志 黄佳嘉 编辑:韦玮
末伏躲“老虎” 衣食住行莫疏忽 医生提醒:预防呼吸道疾病
2024-08-15 12:00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晚报
作者:叶祯 陈勇志 黄佳嘉 编辑:韦玮

8月14日,三伏天进入了末伏。如今立秋已过,但仍处在伏天内,天气干燥气温变化大。在这个季节,如何养生保健、预防疾病?记者采访了南宁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梁焕英,请她为大伙支支招。

沛仔/绘

立秋末伏 调整衣食住行

俗话说:“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末伏期间早晚温度低,但白天依旧灼热,加之立秋后天气干燥,导致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异常活跃。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进行传播。市民此时节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勤洗手、多喝水。同时要常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病菌的数量,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梁焕英医生介绍,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是古代医家基于天人相应认识和阴阳五行理论总结创立的,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学说。该学说模拟甚至预测自然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人体气化状态改变,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疾病的针对性防治。

《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记载“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可知全年岁气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根据2024年甲辰年司天和在泉特点,可以知道上半年气候偏寒冷,下半年气候偏湿,是为寒湿为主的一年。

最近几天,雨水带来一丝丝秋天的凉快感,早晚时分甚至还有偏凉的感觉。梁焕英医生提醒,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讲,此时的衣食住行都要开始讲究了。

衣——立秋后,虽然因为“秋老虎”的原因,中午时分天气仍然很热,但早晚凉了,记得添衣保暖。

开空调时尤其是晚上温度不能调得太低。空调或风扇不要直吹后背或脖子,脖子上有一个穴位叫大椎,冷风吹后特别容易感冒;后背是人体阳气最丰富的地方,受凉后也容易感冒。

食——吃的方面要注意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也不要贪吃偏凉的西瓜,特别是体质差的老人和孩子,吃多容易拉肚子。

立秋之后的一段时间,秋燥就出现了。如果出现鼻子干、皮肤干、咽干等症状,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梨、银耳、南瓜等。

“还可以适当多吃点酸味食物。中医讲酸是一种收敛的味道,葡萄、橘子、乌梅、柠檬都可以适当食用。”梁焕英医生建议,现在流行的酸梅茶也适合秋天饮用。“因为今年是寒湿的年份,如果不习惯吃酸梅,可以放一点姜和红茶做成酸甜可口的酸梅姜茶。吃橘子时可留下橘子皮,加3片姜泡水喝,还可以预防感冒。”

住——中医讲“秋收冬藏”,主要就是要收藏收敛。立秋后白天变短,夜晚变长,应顺应天时早睡早起,让阳气回收,也让阳气生发。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呼吸道疾病。

行——注意运动,但是不宜做出汗多的运动。特别是老年人,要做舒缓一点的运动,如:八段锦和太极拳,或是散步、慢跑。晚上运动不做大幅度运动,避免满身大汗。出汗在中医来讲是阳气外泄的一个过程,因而此时节要收敛阳气。

因人而异 不要盲目“贴秋膘”

入秋后,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即在立秋时节多吃些鱼、肉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贴秋膘”一方面是补充夏季的亏空,另一方面增强体质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这顺应了中医“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

梁焕英医生提醒,“贴秋膘”也要分人,不能盲目进补,比如过度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可能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的发生风险。

“贴秋膘”不光要吃肉,还要注意饮食均衡、营养结构合理,建议多食莲藕等当季果蔬,蛋类、奶类、谷类、豆类等也可适当加入。肉类,除了瘦猪肉,还可以少量食用牛肉、鸡肉、鸭肉、鱼肉、虾肉等。梁焕英医生建议,立秋进补应以清补为主,不建议大补。

本身就肥胖,或是患有高脂血症、痛风等疾病的人群,应谨慎“贴秋膘”,避免暴饮暴食损伤脾胃。今年是寒湿年,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小孩子不建议“贴秋膘”,也不要暴饮暴食。

除了适当进补,还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影响身体健康。大家可以通过户外活动、社交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记者 叶祯 通讯员 陈勇志 实习生 黄佳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