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筑起职教对外开放创新高地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日前,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推出“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展示教育系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今天,“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之“各地教育成就巡礼”系列,通过一组数据、一组大图、一篇报道介绍广西如何深化产教集聚融合,构建面向东盟的职教共同体——

 

组图带你看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中国—印度尼西亚新能源汽车现代工匠学院留学生展演印尼传统乐器昂格隆。

广西中小学依托少数民族特色资源开设校内课后服务项目。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在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开展实训。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师生展示糖艺制作技艺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石别镇中心小学学生在上信息科技课。

均为资料图片

 

报道带你看

广西深化产教集聚融合,构建面向东盟的职教共同体——

筑起职教对外开放创新高地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谊深厚、命运与共,广西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门户。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1周年。教育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础支撑,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见效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的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成为“一带一路”教育对外开放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广西教育立足区位优势,通过部区共建、区域联动,建立交流合作“大平台”,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打造产教集聚融合先行区,提高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提质增效,全力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共同体。

 

搭建互联互通“大平台”

 

2023年12月5日,由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为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与柳工机械印尼有限公司、雅加达国立理工学院三方合作共建的首个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中国—印度尼西亚智能运载装备现代工匠学院”,在印尼雅加达国立理工学院挂牌,标志着中国面向东盟国家开展合作的国家级职教出海品牌项目正式落地实施。

 

其间,柳工机械印尼有限公司投入设施设备,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负责合作院校教师及优秀学生的培训,印尼合作院校提供场地、当地师资、通用设备,并负责招收学生。

 

这是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取得的合作成果之一。自2012年起,广西成功举办了7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达成合作协议、签署备忘录等100余项。

 

广西通过统筹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优质资源,精准搭平台、建渠道,以多层次互联互通赋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

 

目前,广西立项建设10个中国—东盟技术创新学院、17个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覆盖东盟十国,其中已有9所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在东盟国家挂牌成立。

 

同时,与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发展区域中心在柬埔寨金边共建中国(广西)—东南亚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并遴选职教专家赴中心工作,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将中国职教标准和课程资源在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会员国进行推广。

 

此外,广西支持职业院校发起成立旅游、艺术、农业、轨道交通等10多个面向东盟的教育联盟,独立举办或联合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共同举办系列学术论坛、技能比赛和人文交流活动达30余项。通过以联盟为抓手,推动联盟成员资源共享,服务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中国—东盟能源职教联盟,与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7个东盟国家开展技能培训、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教育交流合作。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这为职业教育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广西的职业院校积极探索,通过创新“汉语+技能”“专业+文化”为核心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对接“一带一路”东盟国家个性化人才培养需求,提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专业技能培养中融入文化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桂海商学院”中泰合作办学项目中,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汉语+商务文化+技能+就业”的“CCTE”一体化中外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模式,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

 

“今天我们将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国!”2023年5月,7名泰国教师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顺利结束,泰国吉拉达技术学院教师毕查·歌扎仁充满期待,表示将会把学到的新能源汽车知识和技术教给更多的学生。

 

自2015年起,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20余所院校、教育机构等开展交流与合作,累计培养东盟留学生、师资、企业员工等近800人次。

 

历经多年发展,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正朝着“全面开花”的方向发展,已从农业、铁路等相关专业拓展至汽车、通信与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专业领域。

 

协同企业“走出去”

 

位于老挝首都万象的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瓜果飘香,水稻、大豆、蔬菜、火龙果、芒果长势喜人。在试验站中方技术人员、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师吕锋的带领下,十几名老挝东坎商农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学习土壤改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防治病虫害等方法。

 

这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最早在老挝建设的农业试验站。此后,学校先后在老挝、越南等国家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试验站,累计培育优良品种60多个,示范推广面积达3000多公顷,培训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达3000多人次。

 

广西支持20多所职业院校协同行业企业走进东盟国家,服务机械制造、纺织、建筑工程等行业企业在海外发展,成立28个海外培训基地,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年均超1万人次。

 

在伴随地方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广西职业院校主动融入国际人才链。柳州职业技术大学2022年开始与柳工印尼公司、雅加达国立理工学院合作,协同开展工程机械技术专业印尼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订单培养。目前,该校已完成首届80名学生招生、11名印尼教师培训、9个专业标准与5本英文和印尼语教材的共享,并组建中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已有18家企业、61所中国职业院校、49所印尼公办理工学院加入。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全国电商行指委、广西烹饪协会、缅甸纺织工业协会等国内外校政行企,搭建数字经济领域的“电商谷”、传承中华烹饪文化的“伊尹学堂”、纺织服装领域的“衣路工坊”等国际合作平台,成功建立“电商谷”清迈中心、“伊尹学堂”中华文化传承基地、缅甸“衣路工坊”青年技术工人培训中心等5个基地。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中国—老挝共建职业标准实践中心、中越共建“开放型区域智能制造实践中心”,与老挝教育与体育部合作开发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员、新能源汽车技术员、焊接和制造技术员等职业的老挝国家职业标准,指导老挝国家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与跨国企业开展培训合作,为中国多家企业在印尼、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海外子公司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推动“中国标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目前,广西区内的职业院校与东盟国家院校共同制定专业标准42个、课程标准207个、岗位标准21个、技术标准99个,建成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云平台,提供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共享资源服务,认定并共享国际化教育资源199项。中泰两国学校合作编写的《电子商务导论与运营基础》等“中文+职业技能”电子商务系列教材在泰国出版,并被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认定为推荐课程,面向泰国82所职业院校推广使用。

 

打造留学广西“金招牌”

 

广西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以东盟国家为重点,着力打造“留学广西”品牌,不断提高留学生教育水平。一方面,先后在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等7个东盟国家举办25场“留学广西”国际教育展,积极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到广西学习深造。另一方面,依托面向东盟的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持续完善基地设施,提高服务能力,先后培训教育、商务与会展等领域各类人才近万人。

 

“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留学生活是一段非常美好的经历,我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了汽车制造、维修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回国后,我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并参与了雅万高铁项目建设。”来自印尼的留学生迪塔,参加了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与柳州市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公司联合打造的“中印尼汽车产业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学成归国后,现已成为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印尼雅万高铁项目部门主管。

 

事实上,像迪塔一样到广西留学的东盟国家留学生还有很多,他们学成归国后,都成了当地抢手的人才,广西也成为全国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

 

“中泰铁路正在修建,希望能将我在中国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其中,为中泰铁路建设作贡献。”2023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乌汶技术学院联合共建的“中泰电力丝路学院”“国际学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成立,来自泰国乌汶技术学院的学生王帅达与其他5名泰国学生一起,开始了在该学院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为期3年的学习。

 

多年来,通过实施中国政府奖学金、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及学校奖学金项目,广西目前已形成国家、自治区和学校三级留学生奖学金框架,招收培养2500多名东盟青年学子,培育了一批知华、友华、爱华的青年技能人才。

 

下一步,广西将充分发挥优势、深入挖掘潜力,加大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力度,推动产教集聚融合,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全力推动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共同体取得更大成效。

文字 | 周仕敏、欧金昌、覃鸥、甘权

来源 | 《中国教育报》、育见新闻视频号

 

 

阅读量:5771 编辑:韦玮
广西:筑起职教对外开放创新高地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2024-08-18 18:27 微言教育
编辑:韦玮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日前,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推出“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展示教育系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今天,“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之“各地教育成就巡礼”系列,通过一组数据、一组大图、一篇报道介绍广西如何深化产教集聚融合,构建面向东盟的职教共同体——

 

组图带你看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中国—印度尼西亚新能源汽车现代工匠学院留学生展演印尼传统乐器昂格隆。

广西中小学依托少数民族特色资源开设校内课后服务项目。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在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开展实训。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师生展示糖艺制作技艺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石别镇中心小学学生在上信息科技课。

均为资料图片

 

报道带你看

广西深化产教集聚融合,构建面向东盟的职教共同体——

筑起职教对外开放创新高地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谊深厚、命运与共,广西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门户。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1周年。教育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础支撑,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见效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的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成为“一带一路”教育对外开放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广西教育立足区位优势,通过部区共建、区域联动,建立交流合作“大平台”,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打造产教集聚融合先行区,提高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提质增效,全力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共同体。

 

搭建互联互通“大平台”

 

2023年12月5日,由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为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与柳工机械印尼有限公司、雅加达国立理工学院三方合作共建的首个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中国—印度尼西亚智能运载装备现代工匠学院”,在印尼雅加达国立理工学院挂牌,标志着中国面向东盟国家开展合作的国家级职教出海品牌项目正式落地实施。

 

其间,柳工机械印尼有限公司投入设施设备,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负责合作院校教师及优秀学生的培训,印尼合作院校提供场地、当地师资、通用设备,并负责招收学生。

 

这是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取得的合作成果之一。自2012年起,广西成功举办了7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达成合作协议、签署备忘录等100余项。

 

广西通过统筹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优质资源,精准搭平台、建渠道,以多层次互联互通赋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

 

目前,广西立项建设10个中国—东盟技术创新学院、17个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覆盖东盟十国,其中已有9所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在东盟国家挂牌成立。

 

同时,与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发展区域中心在柬埔寨金边共建中国(广西)—东南亚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并遴选职教专家赴中心工作,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将中国职教标准和课程资源在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会员国进行推广。

 

此外,广西支持职业院校发起成立旅游、艺术、农业、轨道交通等10多个面向东盟的教育联盟,独立举办或联合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共同举办系列学术论坛、技能比赛和人文交流活动达30余项。通过以联盟为抓手,推动联盟成员资源共享,服务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中国—东盟能源职教联盟,与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7个东盟国家开展技能培训、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教育交流合作。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这为职业教育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广西的职业院校积极探索,通过创新“汉语+技能”“专业+文化”为核心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对接“一带一路”东盟国家个性化人才培养需求,提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专业技能培养中融入文化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桂海商学院”中泰合作办学项目中,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汉语+商务文化+技能+就业”的“CCTE”一体化中外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模式,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

 

“今天我们将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国!”2023年5月,7名泰国教师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顺利结束,泰国吉拉达技术学院教师毕查·歌扎仁充满期待,表示将会把学到的新能源汽车知识和技术教给更多的学生。

 

自2015年起,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20余所院校、教育机构等开展交流与合作,累计培养东盟留学生、师资、企业员工等近800人次。

 

历经多年发展,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正朝着“全面开花”的方向发展,已从农业、铁路等相关专业拓展至汽车、通信与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专业领域。

 

协同企业“走出去”

 

位于老挝首都万象的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瓜果飘香,水稻、大豆、蔬菜、火龙果、芒果长势喜人。在试验站中方技术人员、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师吕锋的带领下,十几名老挝东坎商农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学习土壤改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防治病虫害等方法。

 

这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最早在老挝建设的农业试验站。此后,学校先后在老挝、越南等国家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试验站,累计培育优良品种60多个,示范推广面积达3000多公顷,培训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达3000多人次。

 

广西支持20多所职业院校协同行业企业走进东盟国家,服务机械制造、纺织、建筑工程等行业企业在海外发展,成立28个海外培训基地,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年均超1万人次。

 

在伴随地方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广西职业院校主动融入国际人才链。柳州职业技术大学2022年开始与柳工印尼公司、雅加达国立理工学院合作,协同开展工程机械技术专业印尼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订单培养。目前,该校已完成首届80名学生招生、11名印尼教师培训、9个专业标准与5本英文和印尼语教材的共享,并组建中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已有18家企业、61所中国职业院校、49所印尼公办理工学院加入。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全国电商行指委、广西烹饪协会、缅甸纺织工业协会等国内外校政行企,搭建数字经济领域的“电商谷”、传承中华烹饪文化的“伊尹学堂”、纺织服装领域的“衣路工坊”等国际合作平台,成功建立“电商谷”清迈中心、“伊尹学堂”中华文化传承基地、缅甸“衣路工坊”青年技术工人培训中心等5个基地。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中国—老挝共建职业标准实践中心、中越共建“开放型区域智能制造实践中心”,与老挝教育与体育部合作开发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员、新能源汽车技术员、焊接和制造技术员等职业的老挝国家职业标准,指导老挝国家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与跨国企业开展培训合作,为中国多家企业在印尼、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海外子公司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推动“中国标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目前,广西区内的职业院校与东盟国家院校共同制定专业标准42个、课程标准207个、岗位标准21个、技术标准99个,建成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云平台,提供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共享资源服务,认定并共享国际化教育资源199项。中泰两国学校合作编写的《电子商务导论与运营基础》等“中文+职业技能”电子商务系列教材在泰国出版,并被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认定为推荐课程,面向泰国82所职业院校推广使用。

 

打造留学广西“金招牌”

 

广西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以东盟国家为重点,着力打造“留学广西”品牌,不断提高留学生教育水平。一方面,先后在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等7个东盟国家举办25场“留学广西”国际教育展,积极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到广西学习深造。另一方面,依托面向东盟的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持续完善基地设施,提高服务能力,先后培训教育、商务与会展等领域各类人才近万人。

 

“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留学生活是一段非常美好的经历,我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了汽车制造、维修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回国后,我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并参与了雅万高铁项目建设。”来自印尼的留学生迪塔,参加了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与柳州市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公司联合打造的“中印尼汽车产业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学成归国后,现已成为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印尼雅万高铁项目部门主管。

 

事实上,像迪塔一样到广西留学的东盟国家留学生还有很多,他们学成归国后,都成了当地抢手的人才,广西也成为全国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

 

“中泰铁路正在修建,希望能将我在中国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其中,为中泰铁路建设作贡献。”2023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乌汶技术学院联合共建的“中泰电力丝路学院”“国际学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成立,来自泰国乌汶技术学院的学生王帅达与其他5名泰国学生一起,开始了在该学院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为期3年的学习。

 

多年来,通过实施中国政府奖学金、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及学校奖学金项目,广西目前已形成国家、自治区和学校三级留学生奖学金框架,招收培养2500多名东盟青年学子,培育了一批知华、友华、爱华的青年技能人才。

 

下一步,广西将充分发挥优势、深入挖掘潜力,加大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力度,推动产教集聚融合,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全力推动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共同体取得更大成效。

文字 | 周仕敏、欧金昌、覃鸥、甘权

来源 | 《中国教育报》、育见新闻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