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壮美凌雷绘就最美“丰”景

当代广西网讯(记者 刘峥 李致维)处暑已过,广西的初秋,虽然依旧沉浸在一片火辣辣的夏日景象之中,百色市德保县都安乡凌雷村,却已经处处展现着喜悦的“丰”景。

走进凌雷村,房前屋后尽是一片金黄,村民晾晒着黄澄澄的玉米,金黄饱满,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村民们的辛勤劳作与收获的喜悦。

初秋时节,凌雷村房前屋后都晾晒着金黄的玉米,满村皆是令人欣喜的“丰”景。记者  刘峥  摄

村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黄墙小楼,与晾晒中的玉米的“金黄”交相辉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少村民聚集在村里的同心贝侬广场,唱起美妙的山歌,歌颂着党的好政策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凌雷村山歌队在欢快地对歌。记者  刘峥  摄

凌雷村村民、山歌队队员潘达茂由衷感叹道:“自从国家民委派驻村第一书记对我们凌雷村开展帮扶工作,村里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非常感谢他们。”

除了同心贝侬广场,凌雷村还利用各类帮扶资金修建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的村史馆、特色文化戏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便民候车亭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搭建起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平台。

此外,利用村寨空白墙面绘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墙绘,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地浓浓的风土人情,以及新时代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场景,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触角”延伸到村寨的角角落落。

第一书记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的改变,还给村庄带来全新的发展理念,注入了前进发展的动力。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凌雷村,深入了解村子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和资源优势,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我们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累计盘活200余亩闲置土地,建成了百余亩红心火龙果和50余亩黄金百香果等种植基地,不断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国家民委派驻广西德保县凌雷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仁明介绍。

村民农星旸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回乡后在村两委带领下种植火龙果。“一开始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能不能种好,但是看到村里的变化和大家的干劲,我就下定决心要试一试。” 农星旸回忆道。在种植过程中,他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技术培训,向有经验的农户请教,不断摸索和实践。如今,他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一片生机勃勃,红彤彤的火龙果挂满枝头。

国家民委派驻广西德保县凌雷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仁明(左)在帮助村民许宗统采摘火龙果。记者  刘峥  摄

同时,凌雷村依托国家民委的帮扶力量,成立广西德保县凌雷益农水果有限公司并成功入驻“832”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模式对接国家民委直属事业单位的消费帮扶需求,推动农产品直销。2022年以来,共销售脐橙、沃柑等特色农产品3万余件,销售额达250万余元。

针对当前黄金百香果产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及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张仁明带领村民及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引进大棚西瓜种植,有效避免了产业“空心化”、资源闲置浪费等情况,不断增强村级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2023年,凌雷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8万余元。

近年来,凌雷村先后荣获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第三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等荣誉称号。

现如今,产业兴旺、屋舍俨然、村民安居乐业的凌雷村,正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夯实产业基础,绘就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

从空中俯瞰凌雷村火龙果基地,一派勃勃生机景象。记者 刘峥  摄

阅读量:495 作者:刘峥 李致维 编辑:陈艳华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壮美凌雷绘就最美“丰”景
2024-08-29 13:08 当代广西网
作者:刘峥 李致维 编辑:陈艳华

当代广西网讯(记者 刘峥 李致维)处暑已过,广西的初秋,虽然依旧沉浸在一片火辣辣的夏日景象之中,百色市德保县都安乡凌雷村,却已经处处展现着喜悦的“丰”景。

走进凌雷村,房前屋后尽是一片金黄,村民晾晒着黄澄澄的玉米,金黄饱满,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村民们的辛勤劳作与收获的喜悦。

初秋时节,凌雷村房前屋后都晾晒着金黄的玉米,满村皆是令人欣喜的“丰”景。记者  刘峥  摄

村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黄墙小楼,与晾晒中的玉米的“金黄”交相辉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少村民聚集在村里的同心贝侬广场,唱起美妙的山歌,歌颂着党的好政策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凌雷村山歌队在欢快地对歌。记者  刘峥  摄

凌雷村村民、山歌队队员潘达茂由衷感叹道:“自从国家民委派驻村第一书记对我们凌雷村开展帮扶工作,村里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非常感谢他们。”

除了同心贝侬广场,凌雷村还利用各类帮扶资金修建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的村史馆、特色文化戏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便民候车亭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搭建起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平台。

此外,利用村寨空白墙面绘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墙绘,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地浓浓的风土人情,以及新时代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场景,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触角”延伸到村寨的角角落落。

第一书记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的改变,还给村庄带来全新的发展理念,注入了前进发展的动力。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凌雷村,深入了解村子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和资源优势,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我们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累计盘活200余亩闲置土地,建成了百余亩红心火龙果和50余亩黄金百香果等种植基地,不断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国家民委派驻广西德保县凌雷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仁明介绍。

村民农星旸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回乡后在村两委带领下种植火龙果。“一开始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能不能种好,但是看到村里的变化和大家的干劲,我就下定决心要试一试。” 农星旸回忆道。在种植过程中,他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技术培训,向有经验的农户请教,不断摸索和实践。如今,他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一片生机勃勃,红彤彤的火龙果挂满枝头。

国家民委派驻广西德保县凌雷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仁明(左)在帮助村民许宗统采摘火龙果。记者  刘峥  摄

同时,凌雷村依托国家民委的帮扶力量,成立广西德保县凌雷益农水果有限公司并成功入驻“832”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模式对接国家民委直属事业单位的消费帮扶需求,推动农产品直销。2022年以来,共销售脐橙、沃柑等特色农产品3万余件,销售额达250万余元。

针对当前黄金百香果产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及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张仁明带领村民及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引进大棚西瓜种植,有效避免了产业“空心化”、资源闲置浪费等情况,不断增强村级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2023年,凌雷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8万余元。

近年来,凌雷村先后荣获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第三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等荣誉称号。

现如今,产业兴旺、屋舍俨然、村民安居乐业的凌雷村,正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夯实产业基础,绘就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

从空中俯瞰凌雷村火龙果基地,一派勃勃生机景象。记者 刘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