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到医疗机构咨询整容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有低龄化的趋势。记者在多个社交、短视频平台搜索发现,以前是准大学生想趁暑假“悄悄变美”,现在越来越多的准高中生也加入了整容行列,“未成年的学生来咨询整形,其中最小的只有11岁”。(据央视新闻报道)
“3月不减肥,4月徒伤悲”“白瘦幼最美”“要努力减肥穿进XS码的衣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容貌焦虑”已悄悄渗入到人们的生活。翻看一些社交媒体时,时常能看到“颜值即正义”“让美丽成为捷径”等观点输出,加之滤镜、修图软件的普及,让人们看到的往往是经过加工的“完美”形象,这些“假象”让一些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对“美”的认知逐渐单一、偏激,外貌至上主义也让许多人陷入了自我怀疑和容貌焦虑。
在这种氛围下,“容貌焦虑”促使部分未成年人盲目跟风过早“入坑”医美整形,但是“美容”变“毁容”、“要美”变“要命”的悲剧却时有发生。医美低龄化,制造“容貌焦虑”者难辞其咎。我们要清楚一件事,刻意制造、放大“容貌焦虑”的行为实质上都是“生意经”,不良商家通过“催生”受众的焦虑,让乱了方寸的消费者去接纳整容、带货的推广,进而实现下一步的变现。一口一个的“姐妹”“家人”的称呼背后却是商家诱导设下的圈套,但是没有社会经验的未成年人却容易“雾里看花”,被游走在《广告法》边缘的“黑医美”忽悠。
有研究显示,我国的医美消费主体低龄化趋势明显,“95后”和“00后”消费群体占比过半。被问到选择医美整形的原因,受访者的回答基本离不开“容貌焦虑”。这种整容低龄化趋势难免令人担忧,“容貌焦虑”亟需降降火了。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美丽的多元化,不应该被单一的标准所束缚,而社交媒体上的美丽也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应该成为衡量自己的标准。
要让未成年人摆脱容貌焦虑,家长的正确引导很重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孩子接受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是增强自我认同感,应对焦虑的第一步;其次,要培养多元审美价值观,让孩子明白外表固然重要,但它绝不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内在的品质同样值得关注和赞美;最后,要适当引导孩子将容貌注意力转向内在品质的培养,建立稳定的精神内核。除了家长,也要举社会之力,重拳出击整容低龄化,拒绝容貌焦虑,培养正确审美观,坚决斩断伸向未成年人黑手。(宁实平)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