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陆海清 通讯员 周瑶)秋分至,庆丰收,万亩木瓜挂枝头。走进横州市马岭镇观江村,成片的木瓜地硕果累累,种植户赵宁戴着胶皮手套,正忙着采收木瓜。
“青木瓜平均每斤1毛5,割浆一亩一造大概一百来斤,现在的价格是23块左右一斤,木瓜丝收益比割浆还好,均价9元一斤,加上脱贫户种木瓜苗产业补贴800块钱一亩,一颗木瓜能拿到三重收入。”赵宁说话间,一个个硕大饱满的木瓜被装车运往位于该村的绿美木瓜生态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木瓜加工中心。加工中心里,刚采收回来的木瓜堆成小山,工人们把刨好皮的木瓜放入刨丝机中,通过机器的切割,长度、厚薄一致的木瓜丝便随着传输带进入烘干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烘干后形成干木瓜丝。
工人正在给木瓜去皮。黄桂兰 摄
青木瓜具有种植成本低、产值高、管理简单等特点,从年初开始种植,到8月份左右就可以进行割浆、采摘。同时,青木瓜颇具市场价值,白色的木瓜浆液不仅是食品、医药行业的原料,还是制作护肤品、洗涤用品的好材料,而取浆后的青木瓜经过加工制作成的木瓜丝是制作各种酱菜、食物的食材,一直以来广受市场欢迎。
横州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借助拥有30多年木瓜种植史的优势,抓紧抓牢青木瓜这一“拳头产品”,创新打造“1+N间(套)种”立体模式,以春种西瓜、夏种木瓜、冬种玉芥菜,其他间(套)种辣椒、花生、中药材等低矮作物的形式,全年间(套)种和轮耕不间断,实现单位面积增产增收。
截至2023年年底,横州市种植木瓜面积达5万亩,成为广西番木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产鲜瓜超37万吨,综合产值超13亿元,木瓜产业带动农户就业达3万人。2000亩连片种植的横州木瓜产业示范区入选为“南宁市2022年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丰收的木瓜。黄桂兰 摄
横州市大力扶持培育木瓜“土特产”产业发展,采用“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联农合作方式,积极推动食品公司签订木瓜干丝购销协议,推广定单式、规模化、标准化立体种植,实施以奖代补方式,实行保底收购,引导公司与种植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积极引导群众扩大种植规模,逐步形成了以横州、马岭、云表、校椅、百合、那阳、石塘、莲塘共8个乡镇为主产区的种植区域。
“我们在本镇成立了木瓜行业协会党支部,由行业协会党组织和党员牵头,建立了‘统一供种、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测土施肥配方、统一病虫害防治’的标准化绿色栽培管理机制,党员带头推广种植优良种子、改良种植方式,培育木瓜种植割浆采摘刨皮‘农民技师队伍’。农户通过收取土地流转金和到基地务工获得报酬,种植户卖果(浆)及瓜丝获得收益,木瓜加工公司提供就业岗位120个左右,带动刨瓜工人每周增收1500元,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加入木瓜产业的发展队伍。”马岭镇党委书记刘阳表示。据悉,马岭镇发展木瓜产业促进脱贫群众增收案例被自治区列入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案例库。
聚焦木瓜产业绿色循环发展,横州市还推广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生产模式,实践探索出“木瓜秸秆粉碎喂猪、猪粪发酵供肥”的良性生态循环产业链,形成了“集中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种植、木瓜酶提取、木瓜丁加工、产品销售”完整产业链,全市现有木瓜加工企业18家,大小作坊近140多家,具备了引种育种有大棚、规模种植有基地、分散种植有群众、初级加工有工厂、商品销售有企业的全产业链条。引导群众利用庭院开展木瓜刨皮刨丝初加工发展“庭院经济”,每吨木瓜初加工成品可增加纯收入800元。
“我们和村里的养猪场合作,猪粪发酵后给木瓜当肥料,木瓜收获后把秸秆粉碎提供给养猪场加工猪饲料,施了农家肥的木瓜果大浆多,绿色安全。”马岭镇清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岭镇木瓜产业协会会长钟华强介绍。
近年来,横州市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契机,在广西率先实施“农村淘宝”项目,搭建电商孵化服务基地,积极发挥“电商+”优势,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配合电商开展木瓜产品品质分类、营销包装,培育电商企业、网红主播、短视频达人将木瓜丝酱菜、腌酸木瓜、木瓜粉等产品在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展销,全方位宣传推介横州木瓜品牌,促进线上销售大幅增长,打造了“云上茉莉+木瓜产业”等一批电商创业示范企业。2023年,木瓜酱菜“本地产”网络零售额超1000万元。
“预计至2024年底,全市发展‘1+N间(套)种’木瓜种养面积达3.6万亩,产量达25万吨,产值近13亿元。”横州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站站长吴峰表示,接下来,横州市将引入科技元素对育苗技术进行改造优化,引进预制菜产业对木瓜酱菜进行精细加工,对接木瓜蛋白酶加工企业,进一步探索产业发展路径,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