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说 | 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一毫米!来自帕米尔高原上的守护

“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一毫米!”,这是当年解放军交给护边员凯力迪别克的任务。这句话,他记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凯力迪别克所在的塔吉克族牧民家庭,一共出了13位护边员,他们一代接一代守护着祖国西部边境线。

界碑是国家领土的象征,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石。“我们人在哪里,边防线就在哪里,一定要守好!”凯力迪别克的家,在海拔4100多米的木孜阔若通道入口,这里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半个多世纪前,红其拉甫边防连成立,哨卡建在海拔43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吾甫浪沟是中巴边境一条重要通道,官兵在沟里巡逻一趟,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还要80多次蹚过刺骨的冰河。

军用地图上,吾甫浪沟被密密麻麻的“等高线”包围着。至今,它仍是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乘牦牛巡逻的边境线。穿行这条“死亡之谷”,离不开一个经验丰富的当地“向导”。得知边防官兵要巡逻吾甫浪沟,凯力迪别克主动请缨当向导,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护边员。多年来,凯力迪别克骑着马赶着牦牛,顶风冒雪巡边,他用水泥修复界碑,用红漆一遍遍描红界碑,“中国”二字映红了他的双眼,印刻在了他的心中。而凯力迪别克的子孙们,也和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官兵并肩巡逻。

2021年,这个家族中的一位英雄——凯力迪别克的孙子拉齐尼,在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时,不幸牺牲。他的壮举不仅彰显了家族的精神,也让他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一毫米,是凯力迪别克家族十二字的家训,也是他们代代相传的坚定信念。在这份信念的指引下,凯力迪别克的子孙们表示,他们将像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接过祖国的五星红旗,站在帕米尔高原,继续坚守国门。

一家三代人的接力戍边,传递着对祖国最澄澈的爱。

致敬祖国守门人!(周静)

 

阅读量:2985 作者:周静 视频:云松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李斯维 值班编审:庞博
老友说 | 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一毫米!来自帕米尔高原上的守护
2024-10-22 09:44
作者:周静 视频:云松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李斯维 值班编审:庞博

“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一毫米!”,这是当年解放军交给护边员凯力迪别克的任务。这句话,他记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凯力迪别克所在的塔吉克族牧民家庭,一共出了13位护边员,他们一代接一代守护着祖国西部边境线。

界碑是国家领土的象征,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石。“我们人在哪里,边防线就在哪里,一定要守好!”凯力迪别克的家,在海拔4100多米的木孜阔若通道入口,这里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半个多世纪前,红其拉甫边防连成立,哨卡建在海拔43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吾甫浪沟是中巴边境一条重要通道,官兵在沟里巡逻一趟,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还要80多次蹚过刺骨的冰河。

军用地图上,吾甫浪沟被密密麻麻的“等高线”包围着。至今,它仍是全军唯一一条只能骑乘牦牛巡逻的边境线。穿行这条“死亡之谷”,离不开一个经验丰富的当地“向导”。得知边防官兵要巡逻吾甫浪沟,凯力迪别克主动请缨当向导,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护边员。多年来,凯力迪别克骑着马赶着牦牛,顶风冒雪巡边,他用水泥修复界碑,用红漆一遍遍描红界碑,“中国”二字映红了他的双眼,印刻在了他的心中。而凯力迪别克的子孙们,也和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官兵并肩巡逻。

2021年,这个家族中的一位英雄——凯力迪别克的孙子拉齐尼,在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时,不幸牺牲。他的壮举不仅彰显了家族的精神,也让他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一毫米,是凯力迪别克家族十二字的家训,也是他们代代相传的坚定信念。在这份信念的指引下,凯力迪别克的子孙们表示,他们将像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接过祖国的五星红旗,站在帕米尔高原,继续坚守国门。

一家三代人的接力戍边,传递着对祖国最澄澈的爱。

致敬祖国守门人!(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