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官网就《广州市环卫公厕布局规划(2024-2035)》进行意见征求。除了基础的建造与管理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提出将部分低使用率的男厕所改造为无性别公厕,以缓解女性厕所排队的问题。(据《广州日报》)
日常生活中,公共场所女厕所不够用,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女厕所门前更是常常排着长队。此前,国家铁路局发布了关于《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的局部修订公告,其中对男、女厕位比例和数量的要求进行了重要调整,规定男女厕位比例应为1:2。这一人性化措施的出台,无疑是对公共场所性别需求差异的重要回应,值得点赞。现在广州直接对男女厕位比例进行改造,更是对“她需求”关怀的细化,也是人文关怀的一大进步。
看似是厕所小改造,其实却关系到百姓大民生。无性别公厕的更大意义在于,它既可以供男性使用,也可以供女性使用,尤其是当一些特殊情况发生时,比如爸爸带着年幼的女儿,或者是妈妈带着年幼的儿子需要如厕的时候,无性别公厕就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从小事入手,使得更多人的权益得到实质保障,这是推动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的重要一步。
广州市鼓励有条件的公厕改造为无性别公厕,是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值得其他城市借鉴和推广。希望如厕难不再成为拦在弱势群体面前的“一道墙”,也希望城市管理者能更充分考虑女性、老人、小孩等特殊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提升公共场所服务质量和文明程度。(宁实平)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