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渠道”效应不断凸显 “出海东盟”共绘繁荣图景

南宁市加快构建“公铁水空”立体高效联通网络。图为位于南宁国际铁路港电商物流区的顺丰分拨中心。本报记者 黄维业 摄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记者韩沛)12月5日至6日,绿城南宁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第七届地球克隆计划大会(EC7)暨南宁科技焕新峰会在这里举行,四海宾朋纷至沓来,共话数字生态,共谋“出海东盟”。

今年以来,南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国家赋予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新定位新使命,坚持跨境产业融合发展与“向海图强”双向发力,以高水平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南宁渠道”效应不断凸显、影响力持续增强,开放通道跑出新速度、开放平台带来新活力、产业“出海”焕发新气象……

通道畅:企业出海东盟的渠道首选地

地缘相近,机制相通。

今年前8个月,东盟继续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作为中国距离东盟国家最近的省会城市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深耕东盟21年,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经济和人文交流构建起了一系列国际合作机制。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提质发展,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南宁片区、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加快建设,“南宁渠道”成为服务中国—东盟乃至RCEP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开放合作的重要通道。

信息联通,沟通无限。

传输路程越短,意味着数据延迟性越低,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今年,南宁获批成为全国第4个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城市,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打造中国—东盟数字丝绸之路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据测算,从南宁到越南河内的互联网访问,从过去的“南宁—广州—南宁—河内”传输路由优化为“南宁—河内”传输路由,距离从2500公里缩短为680公里,数据传输时延大幅减少,跨境企业的国际通信成本显著降低。

随着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一批重大开放平台先后落地,3条国际数据专用通道、一批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和算力中心相继建成,南宁与东盟国家的信息互联互通加速形成,面向东盟的信息基础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资金融通,支撑有力。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加快建设,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超560家,集聚了中银香港、太平保险等一批金融机构区域总部,中国—东盟跨境贸易金融互联互通平台启动上线,跨境人民币同业融资等5项全国领先的金融创新试点业务落地南宁。

物畅其流,货通天下。

在南宁国际铁路港,中越快速通关班列驰而不息。来自全国各地的原材料、机械装备等货物汇聚于此,最快14.5小时即可抵达越南河内安员站。今年前11个月,广西始发中越班列累计发运货物16952标箱,同比增长1274%。南宁国际铁路港初步成为全国铁路货物出口越南的集散中心。

今年前三季度,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完成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7.93万吨,同比增长32.58%,累计运营国际货运航线15条,通达东盟及南亚10国,构建起南宁至东盟“四小时航空物流圈”,“空中丝路”越飞越广。

通江达海的平陆运河将于2026年底主体建成,届时,5000吨级江海直达船可从西江内河港口直通中国沿海港口和东南亚主要港口,成为中国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目前,南宁进一步加快构建“公铁水空”立体高效联通网络,正在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平台新:东盟跨境产业的最佳承接地

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今年6月,位于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的数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据产品“智算中心能耗宝”在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完成上架登记,成功实现南宁市属国有企业首单数据资产入表,并获得专项融资授信1000万元。

南宁在国内首创智算中心数据资产融资增信,正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南宁全市数字经济企业达8200多家。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年数字经济百强市榜,南宁位列第35,是广西唯一上榜的城市。接下来,南宁将持续开展数字经济企业引育工作,加快推动国际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与东盟的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赋能中国—东盟双边产业合作发展。

近年来,南宁市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成型,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以比亚迪、多氟多为龙头的正负极材料、铝铜箔、电芯制造等电池全产业链初具规模,已布局电池产能超100GWh,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的集聚区,半导体、新材料等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升级,铝精深加工、食品、现代纸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低空经济、飞行汽车、人工智能、北斗规模应用、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等领域项目加快引进。

跨境电商产业驶入“快车道”,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上下游企业不断集聚南宁,各类跨境电商、物流、服务等企业超200家。每天超60万个跨境电商包裹由南宁发往东盟国家,南宁的跨境电商“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广西进出口中药材贸易中心等面向东盟的商贸平台陆续建成,“买全国、卖东盟,买东盟、卖全国”渠道更加畅通。

环境优:市场经营最便利的营商福地

南宁市围绕营造面向东盟的最优产业发展生态,迭代升级各项改革措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资源优厚——南宁优惠政策叠加,企业所得税税率全国最优,对列入西部大开发目录的鼓励类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减按9%直接征收;对入驻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的企业,实施“五免五减半”。

通关资源便利——实施全国首个集国际邮件、跨境电商、国际快件监管于一体的“三合一”集约式监管新模式、区港联动“无感式”转关等创新举措,实现海关监管通关服务“一站式”办理。在全国首创出口跨境电商商品海关监管与铁路安检平行作业改革模式,缩短了铁路运输境内流程处理时长约0.5天,为企业节省吊柜费等费用至少600元/柜。实施“机坪直提”“附条件提离”“提前申报”“两段准入”等一系列便利化通关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的仓储和时间成本。

金融资源集聚——依托中国—东盟金融城建设,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区域性和功能性总部,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推动成立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服务中心、清算中心,为企业提供便利化的跨境结算、融资、支付服务。

政务服务优越——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制度,深入实施企业“办不成事”诉求直达快办机制。推进跨境投融资、跨境产业合作等领域涉外“一件事”集成服务,企业通关、贸易便利化水平加速提升。

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机制健全释放红利,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南宁投资兴业,切实享受到营商环境优化带来的便捷和舒心。目前,南宁市市场主体存量超100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1500家。

一批批投资者纷至沓来,一个个项目签订落地,一个个招商引资成果在南宁竞相迸发新活力,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绿城南宁正敞开开放的怀抱,与海内外客商携手共进、向新而行,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合作新篇。

阅读量:2475 作者:韩沛 编辑:杜佳徽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李斯维
“南宁渠道”效应不断凸显 “出海东盟”共绘繁荣图景
2024-12-07 10:00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作者:韩沛 编辑:杜佳徽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李斯维

南宁市加快构建“公铁水空”立体高效联通网络。图为位于南宁国际铁路港电商物流区的顺丰分拨中心。本报记者 黄维业 摄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记者韩沛)12月5日至6日,绿城南宁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第七届地球克隆计划大会(EC7)暨南宁科技焕新峰会在这里举行,四海宾朋纷至沓来,共话数字生态,共谋“出海东盟”。

今年以来,南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国家赋予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新定位新使命,坚持跨境产业融合发展与“向海图强”双向发力,以高水平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南宁渠道”效应不断凸显、影响力持续增强,开放通道跑出新速度、开放平台带来新活力、产业“出海”焕发新气象……

通道畅:企业出海东盟的渠道首选地

地缘相近,机制相通。

今年前8个月,东盟继续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作为中国距离东盟国家最近的省会城市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深耕东盟21年,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经济和人文交流构建起了一系列国际合作机制。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提质发展,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南宁片区、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加快建设,“南宁渠道”成为服务中国—东盟乃至RCEP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开放合作的重要通道。

信息联通,沟通无限。

传输路程越短,意味着数据延迟性越低,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今年,南宁获批成为全国第4个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城市,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打造中国—东盟数字丝绸之路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据测算,从南宁到越南河内的互联网访问,从过去的“南宁—广州—南宁—河内”传输路由优化为“南宁—河内”传输路由,距离从2500公里缩短为680公里,数据传输时延大幅减少,跨境企业的国际通信成本显著降低。

随着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一批重大开放平台先后落地,3条国际数据专用通道、一批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和算力中心相继建成,南宁与东盟国家的信息互联互通加速形成,面向东盟的信息基础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资金融通,支撑有力。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加快建设,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超560家,集聚了中银香港、太平保险等一批金融机构区域总部,中国—东盟跨境贸易金融互联互通平台启动上线,跨境人民币同业融资等5项全国领先的金融创新试点业务落地南宁。

物畅其流,货通天下。

在南宁国际铁路港,中越快速通关班列驰而不息。来自全国各地的原材料、机械装备等货物汇聚于此,最快14.5小时即可抵达越南河内安员站。今年前11个月,广西始发中越班列累计发运货物16952标箱,同比增长1274%。南宁国际铁路港初步成为全国铁路货物出口越南的集散中心。

今年前三季度,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完成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7.93万吨,同比增长32.58%,累计运营国际货运航线15条,通达东盟及南亚10国,构建起南宁至东盟“四小时航空物流圈”,“空中丝路”越飞越广。

通江达海的平陆运河将于2026年底主体建成,届时,5000吨级江海直达船可从西江内河港口直通中国沿海港口和东南亚主要港口,成为中国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目前,南宁进一步加快构建“公铁水空”立体高效联通网络,正在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平台新:东盟跨境产业的最佳承接地

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今年6月,位于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的数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据产品“智算中心能耗宝”在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完成上架登记,成功实现南宁市属国有企业首单数据资产入表,并获得专项融资授信1000万元。

南宁在国内首创智算中心数据资产融资增信,正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南宁全市数字经济企业达8200多家。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年数字经济百强市榜,南宁位列第35,是广西唯一上榜的城市。接下来,南宁将持续开展数字经济企业引育工作,加快推动国际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与东盟的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赋能中国—东盟双边产业合作发展。

近年来,南宁市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成型,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以比亚迪、多氟多为龙头的正负极材料、铝铜箔、电芯制造等电池全产业链初具规模,已布局电池产能超100GWh,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的集聚区,半导体、新材料等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升级,铝精深加工、食品、现代纸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低空经济、飞行汽车、人工智能、北斗规模应用、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等领域项目加快引进。

跨境电商产业驶入“快车道”,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上下游企业不断集聚南宁,各类跨境电商、物流、服务等企业超200家。每天超60万个跨境电商包裹由南宁发往东盟国家,南宁的跨境电商“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广西进出口中药材贸易中心等面向东盟的商贸平台陆续建成,“买全国、卖东盟,买东盟、卖全国”渠道更加畅通。

环境优:市场经营最便利的营商福地

南宁市围绕营造面向东盟的最优产业发展生态,迭代升级各项改革措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资源优厚——南宁优惠政策叠加,企业所得税税率全国最优,对列入西部大开发目录的鼓励类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减按9%直接征收;对入驻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的企业,实施“五免五减半”。

通关资源便利——实施全国首个集国际邮件、跨境电商、国际快件监管于一体的“三合一”集约式监管新模式、区港联动“无感式”转关等创新举措,实现海关监管通关服务“一站式”办理。在全国首创出口跨境电商商品海关监管与铁路安检平行作业改革模式,缩短了铁路运输境内流程处理时长约0.5天,为企业节省吊柜费等费用至少600元/柜。实施“机坪直提”“附条件提离”“提前申报”“两段准入”等一系列便利化通关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的仓储和时间成本。

金融资源集聚——依托中国—东盟金融城建设,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区域性和功能性总部,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推动成立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服务中心、清算中心,为企业提供便利化的跨境结算、融资、支付服务。

政务服务优越——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制度,深入实施企业“办不成事”诉求直达快办机制。推进跨境投融资、跨境产业合作等领域涉外“一件事”集成服务,企业通关、贸易便利化水平加速提升。

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机制健全释放红利,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南宁投资兴业,切实享受到营商环境优化带来的便捷和舒心。目前,南宁市市场主体存量超100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1500家。

一批批投资者纷至沓来,一个个项目签订落地,一个个招商引资成果在南宁竞相迸发新活力,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绿城南宁正敞开开放的怀抱,与海内外客商携手共进、向新而行,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合作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