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南宁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不断夯实民生基石、纾解民生难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教育 夯实民生之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千秋万代,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办好高质量的教育事业,让教育事业迎着人民的期待而行,一直是南宁市关注的焦点。
明亮的教室、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宽敞的图书室和体育馆等功能室……走进位于南宁市青秀区的翠竹实验学校,学校内各类设施一应俱全,砖红色和浅黄色相间的教学楼在蓝天和草地的衬托下格外醒目。学校投入使用后,进一步满足了周边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助力首府教育高质量发展。“校园很漂亮”“课外活动精彩丰富”“老师们都会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家长和学生们纷纷为学校校园环境和办学质量点赞。
南宁市翠竹实验学校是南宁市众多优秀学校中的一所,也是南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宁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持续扩投入、夯基础、提质量,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学在南宁”品牌。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2880所,在校人数175.57万人,专任教师11万人。“十四五”以来,南宁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148所,新增学位约14.63万个。2023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3.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9.2%。
南宁市加快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近五年,全市建成投入使用公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99所,新增学位18.46万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7万人,约占全区三分之一。南宁市还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中小学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共成立64个教育集团,覆盖213所学校261个校区。
护老幼 营造民生之暖
民生跟着“民声”走,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是南宁市发展民生事业的基本遵循。
南宁市积极推广长者饭堂,并实现助餐配餐服务功能多方面覆盖。图为青秀区七星路上的长者饭堂吸引附近居民前来就餐。记者梁枫 摄
12月12日,江南区首家乡村长者饭堂——扬美村长者食堂正式开业,老人们在饭堂里吃着温热可口的饭菜,围坐闲话家常,享受美好幸福“食”光。年满60周岁的老人在长者饭堂就餐,每日可获得3元就餐补贴。按扬美村长者食堂午餐一荤两素6元的价格计算,老人仅需3元便可享受到健康美味的餐食。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既是每个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南宁市围绕银发族就餐难问题,从城市开始试点长者饭堂,再逐步推广到乡村,长者饭堂覆盖面逐步扩大,努力为老年人打造“舌尖上”的幸福晚年。截至扬美村长者食堂开业之日,南宁市已在全市开设107个长者饭堂站点,用餐系统注册老年人达5.8万名,实现助餐配餐服务功能多方面覆盖,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在提升老年人养老幸福感方面,南宁市不仅办好“食”事,还从多个方面持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截至今年12月上旬,为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成5354张家庭养老床位,在全区率先开展老年人助浴服务试点工作,服务1万人次。采取“物业+养老”“家政+养老”“养老机构延伸服务”等多种模式,全年为1.6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区率先建立公益性养老床位轮候工作机制、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工作机制;积极做好老年人福利工作,今年以来发放高龄津贴53.45万人次,达1.43亿元。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关乎民生、连接民心。
10月31日,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滨湖托育园开园,这是南宁市首个由公立医院负责建设并运营的公办公营普惠性托育机构。
“与幼儿园、其他托育服务机构不同的是,滨湖托育园有儿童早期发展专家和医生的专业指导,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么优质、专业的托育服务,太好了!”市民阙倪薇为1岁半的儿子预约了名额。
一直以来,南宁市积极探索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托育服务工作被纳入深化改革重点工作任务以及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托育服务机构1637家,可提供托位3.3万个,千人口托位数4.08个,基本实现托育机构方便可及。未来,南宁市将积极推动托育服务融入“15分钟便民生活圈”,构建多元化普惠型托育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全市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促医改 破解民生之难
上林县白圩镇中心卫生院担负着19个村(社区)8万多人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院内设置有各功能室,医护人员细致地为病人诊疗,周边群众在院内就诊可享受更多的实惠与便利。
“白圩镇中心卫生院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生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小病在这里就可以治好,而且医保报销比例高,可以节省不少医疗费用。”患者家属韦天华说。
“我们设置了急救示范点、中医馆、康复科等特色科室,配备了影像CT、四维彩超、心肺复苏机等大型设备,可开展腹腔镜、泌尿系统等微创手术。”该卫生院院长李占卫介绍,县级医院专家骨干积极“传帮带”,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指导,运用远程诊断、病案点评等手段提升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水平、服务能力。
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的指导和帮助下,嘉和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开展外科、康复、中医、医学美容、胃肠镜等13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畅通患者“点对点”双向转诊渠道。“重症在医院、康复回社区”政策稳步落实,群众在家门口能看病、看好病。
除了深化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建设,南宁市还积极打造“中医诊疗15分钟服务圈”,健全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近年来,南宁市年均资助28.85万人参保,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梯次减负,年均惠及低收入人口就医229.45万人次,帮助群众减免医疗费用累计67.18亿元。
另外,截至今年11月底,南宁市长护险已覆盖全市164.45万名参保职工,为2.33万人提供失能等级评估服务,为1.6万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保障,助力年人均减免医疗费用超2万元。
一条条惠民举措的推出,回应着群众的“民生关切”;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温暖了人心、收获了口碑。它们见证着南宁市民生事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印证着百姓在高质量发展中所感受到的民生“温度”、收获的幸福“质感”。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