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2024广西知识大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当天,D1展馆内人气爆棚,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香港大学荣誉教授许子东等知识“大咖”现场开讲,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人生感悟,并与南宁的书迷朋友进行了亲切互动。
“张爱玲书中关于‘女性主义’的写作视角,最根本还是源于她对周围女人的观察……”15日上午,许子东携图书《许子东细读张爱玲》亮相知识“大咖”说现场,他从张爱玲的文学和电影作品来剖析当代男女关系。许子东表示,张爱玲的作品在不同的年龄段读,都会有新的体悟。张爱玲写得最好的,不是男人,是女人。她将女性所面临的最根本危机:怎么做女人、怎么做母亲,这两重责任背后的复杂、纠结和矛盾都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许子东。记者 邹财麟 摄
张爱玲的许多小说被改编成了影视剧,若是改编成现在流行的短剧是否有可行性?许子东认为,现在大多数的短剧呈现的内容过于简单粗暴,还不如百年前的“鸳鸯蝴蝶派”。若是把张爱玲的作品改编成短剧,还需要好好研究。
首次来南宁参加知识大会,许子东表示,现场的知识市集很热闹,也感受到了大家对阅读的热爱。“现在媒介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我除了保持阅读书籍的习惯,也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短视频来获取一些信息。”许子东认为,短视频对知识的传播可以是锦上添花,但获取知识还是要多读经典书籍。
▲许子东接受媒体采访。记者 邹财麟 摄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内心的稳定达成自我和解?” 15日下午,梁晓声带着他的“生活哲学”和散文集《人活着》来到现场,受到读者和市民们的热烈追捧。
▲梁晓声来到现场。记者 邹财麟 摄
此前,以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曾感动亿万观众。在《人世间》小说中,梁晓声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梁晓声自己也是时代巨变的亲历者和记录者。而《人活着》这本书从鲜活事例到正能量的事理,再到精湛的哲理,从尊严、体面、幸福、优雅、明白五个层面,构建了“人活着”的大体系。
梁晓声认为,“人活着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从“现在时”出发,对“将来时”的一种叩问;是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叩问。
▲梁晓声。记者 邹财麟 摄
谈到关于当代青年“内卷”和“躺平”的问题,梁晓声表示,“内卷”和“躺平”都是社会发展的常态。青年们选择所谓的“躺平”其实并非真正的躺平,不应该简单地为他们贴上标签。同时,大家也应该看到,在“内卷”的情况下,还有很多青年没有“躺平”,而是在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生活而努力奋斗。
近期,黑龙江和广西开始了新一轮的“南北互动”。作为黑龙江人,梁晓声感到十分高兴。“这样的跨省活动交流是自然而然的,两地的民心也会越来越近。”梁晓声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