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学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邓柳君
对产褥感染,可能很多人觉得陌生,其实就是俗称的“月子病”。它广义上是指生殖器感染性疾病,是孕妇在分娩时及产褥期,因致病微生物经生殖道入侵体内,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性应化。产褥期指从婴儿分娩到产妇的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到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一般为6周。产褥感染是产褥期常见疾病,发病率约为1%~7.2%,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主要原因之一。
一、产褥感染的病因
产褥感染的发生,可能在分娩过程中,也可能在产后由于卫生条件不佳或护理不当而发生。一般来说,引起产褥感染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娩过程中的创伤:分娩过程中,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如果产程过长、难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都可能使生殖道受到损伤,而这些伤口极易被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2.产妇身体状况:产妇身体虚弱、营养不良、贫血、患有慢性疾病等,加上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巨大,以及哺乳和休息不足,都很容易使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3.病原体:常见的病原体有需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这些病原体可通过分娩时的产道、手术切口、产后出血等途径进入产妇体内,引起感染。
4.产后护理不当:产后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及时更换卫生巾、不清洗外阴等,容易导致病原体滋生,引起感染。
二、产褥感染的症状
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将产褥感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发热:这是产褥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产妇体温可高达38℃甚至更高,可伴有寒战。
2.疼痛:下腹部疼痛、会阴部疼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3.恶露异常:恶露增多,颜色、气味发生改变。正常的恶露应该是血腥味,而产褥感染时恶露可能会有臭味。
4.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头痛、烦躁不安等症状。
产褥感染发生后,病原体可能会迅速扩散,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如果感染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此时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甚至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对生命造成极大威胁。
三、产褥感染的治疗
产褥感染的治疗原则是抗感染,辅以整体护理、局部病灶处理、手术或中药等治疗。感染一旦发生,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类型来决定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种:
1.一般治疗:患者应确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有利于身体恢复。在感染未完全控制前,最好暂停母乳喂养,以免病原体通过乳汁传播给婴儿。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和消毒纸垫,减少细菌孳生。
2.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链霉素、甲硝唑等。
3.物理治疗:对于产褥感染后出现的腹部疼痛、恶心等不舒服的症状,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等物理方式来缓解。采用红外线、微波等物理疗法,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散。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感染的子宫,经过积极治疗无效,且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时,应及时施行子宫切除术以抢救生命。
四、产褥感染的护理和预防
产褥感染常见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控制感染、缓解疼痛、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四大类。
1.控制感染:产妇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促进恶露引流,防止感染扩散。同时严格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做好病情观察与记录,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缓解疼痛:产妇出现疼痛时,需向产妇解释出现疼痛的原因,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协助产妇健侧卧位或是抬高患肢,保持卫生,局部注意保暖。
3.心理护理:帮助产妇了解产褥期感染的一般知识,提供母婴接触的机会,减少产妇的焦虑。
4.健康指导:鼓励产妇进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奶、蛋、鸡、鱼、瘦肉、肉汤、排骨汤及豆制品等,注意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适当吃些新鲜果蔬。
预防产褥感染,要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孕期的各种并发症,减少产褥感染的风险。分娩过程中注意卫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产道损伤。产褥期间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勤换内裤,避免感染。
产褥期是每位妈妈恢复身体的关键时期。了解产后感染知识,做好预防措施,能帮助妈妈们远离产褥感染,和家人一起迎接新生命,享受幸福时光。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