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山乡“村晚”有看头

壮族三声部民歌《家乡美》在“村晚”上演出。

“这场‘村晚’节目精彩、舞台效果好、互动性高,看了过瘾!”这两天,“村晚”成了马山县许多村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近年来,马山县每年都会举办的“村晚”,已成为广大村民的新年期待。

1月1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马山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村民委员会承办的“春到小都百·幸福嘹嘹啰”马山县2025年新春文艺志愿演出暨古零镇乔老村“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如约而至。据了解,乔老村小都百屯是广西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春节“村晚”的3个示范展示点之一。

“村晚”在融入了壮族会鼓、古零草凳龙舞等非遗的《闹新春》中热闹开场。热烈喜庆的快板《乡村新岁话振兴》以朗朗上口的语言讲述马山乡村旧貌换新颜的故事,村民自编自演的歌舞《欢迎你到小都百》展现马山村民的幸福生活与热情好客,马山县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温建业带领古零镇安善壮族三声部民歌演唱队唱响《家乡美》,赢得掌声连连;当地特产旱藕粉在舞蹈《丝丝藕乡情》中亮相;《新年快乐》《春风十里报新年》《钱来钱来》《恭喜发财》等群众喜爱的歌曲串烧,引得台下观众跟着一起打拍……

“村晚”舞台上,农民唱主角,充满乡土气息的各类节目轮番上演,有的表演还融合了马山“文化三宝”。村民用真实质朴的表演展现他们对山乡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村晚’是属于我们村民的迎春联欢会,是接地气的‘嘉年华’,充满了马山特色,是我们共同的年俗文化。”作为歌曲串烧的伴舞演员,首次登上“村晚”舞台的吴慧敏连用“兴奋”“激动”“荣幸”等词形容内心感受。

“队员们得知能上‘村晚’这个大舞台,能在全国观众面前表演我们马山民歌,都可高兴了!大家白天抓紧干农活,晚上腾出时间排练,十分重视这次表演。”温建业乐呵呵地说。古零镇安善壮族三声部民歌演唱队成立于2007年,全队现有固定队员16人。靠着这支农民演唱队,安善村村民走上了中国—东盟表演艺术非遗联合展演、南宁市民歌湖周周演等大舞台,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的风采。

以“村晚”为契机,马山县结合“村宴”、壮族会鼓、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打扁担、古零草凳龙舞等当地民俗活动、非遗项目、歌舞表演,打造具有民族味、文化味、传承味、乡愁味的新春盛会。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会鼓之乡”,拥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等名片,马山县“以文润景”,在水锦顺庄、小都百等景区常态化开展非遗表演。此外,马山县举办了11届非遗展示展演活动、17届文化旅游美食节活动、11届壮族会鼓比赛以及多届山歌擂台赛,彰显马山人文魅力,提升旅游品位。

“小都百赴村宴”开席。 (孟振兴 摄)

立足实际,马山县多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大石山区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马山的“天河倒影”金伦洞、“戏水天堂”水锦顺庄、“天然氧吧”弄拉、“水车之乡”小都百、“攀岩潮地”三甲攀岩小镇、“山水串珠”中国玄河等景区已成为网红打卡地。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推出82条“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马山县的弄拉、水锦顺庄、小都百入选。

“‘村晚’的举办开了个好头。”马山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黄旭进表示,马山县将继续打造“村晚”“村跑”“村宴”等品牌活动,丰富游客旅游体验,展现新时代马山乡村新风貌,不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阅读量:3366 作者:宾艺苑 通讯员 韦璐 编辑:杨岚 实习生 杨丽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