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他们在新春迎接“新生”力量

产妇何女士认出韦海艳是自己3年前生一胎时的接生助产士,激动地握住韦海艳的手。

编前语

十二个时辰,十二种坚守。从子时到亥时,他们用“看不见”的坚守,保障我们“看得见”的生活。今起,本报以十二时辰为序,记录一线工作者默默坚守迎接新春到来的故事。子时开始忙碌的“白衣天使”;辰时爬上百米高楼劳作的“高空蜘蛛人”;二十四小守护万家灯火的“国门卫士”……他们用付出和坚守,让春节更加喜庆、热闹、平安。

子时,是新的一天第一个时辰,“新生”的希望在这里、在这个时间点,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着白衣,心有锦缎,工作不分昼夜,用双手迎接“新生”,聆听生命的一声啼哭,让这个春节喜上加喜!

1月18日零时30分,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市妇幼)新保健综合大楼9楼产房里,29岁林女士在产后观察2个小时后,在丈夫陪同下与刚出生的儿子转回病房。宝宝于1月17日22时22分出生,体重7.3斤。虽然整个生产过程经历了小小的波折,但新生儿的到来让夫妻俩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幸福。

1月16日早上,林女士到市妇幼产科待产。17日21时,助产士何彦瑾全程陪同助力指导林女士分娩。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宝宝的头下降不明显,出现了胎心下降,危及宝宝安全。在产房一线医生与林女士及其家属沟通后,产房二线值班副主任医师郑海兰果断采取产钳阴道助产。22时22分,宝宝顺利分娩,母子平安。

助产士何彦瑾的腰间缠着宽30厘米的护腰带。记者 宋延康 摄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何彦瑾的腰间缠着宽30厘米的护腰带。已经参加工作14年的她说,每次接产宝宝和帮助产妇做缝合的时间一般都不会少于1个小时,助产士需要一直弯着腰工作。因此,她都会缠上护腰带保护自己的腰部,这是她成为助产士以来的工作常态。

已是二胎宝妈的何女士因为感觉到胎动减少,在1月17日晚上来到市妇幼产科待产。入院后胎监提示胎监异常,需要住院做OCT试验,观察胎儿在宫内耐受的情况来判断胎儿是否存在缺氧。就在打点滴的时候,何女士听到助产士韦海艳的声音,认出她就是自己3年前生一胎时的接生助产士。何女士激动地握住韦海艳双手,感谢韦海艳在她生一胎时温柔、耐心地指导让她顺利分娩,希望此次生二胎时也能由韦海艳帮她接产。

原来,何女士在生一胎时,因为是初产妇没有经验,加上宝宝偏大,用力过程比较辛苦,几度想放弃顺产,韦海艳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她。最后在医护人员的鼓励及帮助下,何女士顺利分娩一名健康女婴。

韦海艳说,何女士是她工作16年来接产近万产妇中的一名,她的手机中加了数千名宝妈的微信,很多宝妈在产后遇到各种问题时都会第一时间向她咨询。“我都会及时回复她们,这是力所能及的事。”

1月17日晚上,在市妇幼产科产房内,4名助产士与3名医生、1名新生儿科医生相互配合,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她们都有着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无论遇到什么突发情况都能第一时间处置,全力护航母婴平安。

今年1月以来,市妇幼产科产房已经接生了238名新生宝宝。每天,随着新生儿的一声啼哭,称体重、留脚印、戴脚腕带、评分……一体化产房内忙而不乱,产房外等待的家属满怀喜悦。在这里,见证了每个家庭迎来新生命的感动和希望。

阅读量:198 编辑:杨岚 实习生 杨丽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