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通过实操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记者宋延康 摄
为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完善社会急救体系建设,构建“5分钟社会公众急救圈”,倡导市民敢救、会救、能救,1月20日,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在民族广场举行“健康中国 急救护航”——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南宁急救科普大课堂公益培训。
提升社会公众的急救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5分钟社会公众急救圈”的构建需要政府、部门、急救系统、社会公众共同努力。目前,南宁市将自助互救队伍建设、公共场所投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加大对社会公众的急救培训力度。
活动中,“南宁市急救志愿者管理平台”正式启用,标志着由南宁市急救志愿者组成的多层社会急救网络体系逐步建立。急救志愿者通过“南宁120急救志愿者”App可接收南宁120指挥调度平台调派的任务,查看任务详情,执行任务。平台可实现南宁市院前急救志愿者数据互联互通、全域智慧管理,助力南宁市推进“5分钟社会公众急救圈”建设,以最快速度联系志愿者和患者,调配急救设备。
活动现场宣读了《“国家急救日”倡议书》,唤起全社会对急救事业的关注,呼吁各级急救医疗中心和医疗机构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提升公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作为院前急救成功案例的代表,覃女士和蓝先生在现场分享了亲身经历,通过实操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保障自我安全、护佑家人、益惠他人。
在急救科普大课堂公益培训环节,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带来了《卒中识别操》和胸痛情景剧表演,加深了在场的市民朋友对卒中和胸痛急救的了解。
在百名急救志愿者大培训中,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和13家市卫生健康委属医疗机构的50名医护人员以专业急救培训导师的身份带领市民学习心肺复苏术、操作AED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此外,活动现场开辟了爱心义诊区,医护人员向市民分发健康宣传手册、纪念品,还提供健康咨询和义诊服务。
下一步,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将继续加强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聚焦急救知识“五进”活动,扩大南宁市急救志愿者队伍的影响力,积极构建“5分钟社会公众急救圈”,共同创建更加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