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应急管理局: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民生福祉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讯(记者 郭少东 通讯员 李昱)坚持闻“汛”而动、科学部署、有效落实,以强大的处置力成功应对多轮强降雨天气过程和郁江2024年第1号洪水洪峰,抗洪抢险救灾防洪墙筑得“牢而又牢”;强化避险转移“叫应叫醒”机制,将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直达基层责任人,提升基层应急防汛工作实效;做好灾害应急救助,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回顾刚过去的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强化防灾减灾救灾绩效管理,紧紧围绕“防、减、救”3个工作重心,积极应对化解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推动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见实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暨南宁市“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集中开展安全宣传(资料图片)。记者郭少东 摄

打好“防”的主动仗

在一次次自然灾害到来之前,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尤显重要。

过去一年,南宁市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市、县、乡、村四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特别是建立了南宁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处置过程复盘机制,在广西率先编制《城市内涝防御工作指南》,率先实施突发事件“叫应叫醒”备份、明确灾害场景应急处置职责及流程等新机制,获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认可和推广。目前,全市已修订防汛抗旱、森林火灾、地震灾害等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1.5万个,为全市应对自然灾害提供了制度规范和行动指南。

为进一步理顺应急机制,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用性、可靠性,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我市组织开展“南宁应急使命-2024千村万屯(企)应急演练”等贴近实战的演练工作。2024年,全市各级各部门组织应对自然灾害演练超3000场次,参演及观摩群众达8万余人。

我市还扎实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编制了全市地质灾害、主要江河、山地洪水、干旱灾害、森林火灾等五大类单灾种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及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在基本摸清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底数的基础上积极应用普查成果,丰富评估区划场景应用,全面提高全市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

做好“减”的大文章

如何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南宁市将目光锁定在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上。

过去一年,南宁市扎实构建“综合+专业+社会”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强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常态化管理,对社区响应队进行体系化编组,统一管理指挥,强化救援协作,突出灾害事故发生后救早救小救初期,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在物资储备和救援队伍建设方面,南宁市建成并实体化运行南宁市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南宁市防震减灾中心,在市县两级共储备生活类救灾物资7.1万件(套)。在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方面,国家森林消防机动大队一中队驻防武鸣区,进一步增强该城区防范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救援力量。

为持续提升全民应急能力素质,南宁市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活动,充分利用安全宣传教育体验基地,大力普及防灾避险知识,提升公众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

实现“救”的高效率

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南宁,每年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雨水“洗礼”,2024年出现的强台风、强降雨和洪水,给南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只有把“工作做在前头”,才能把“安全留在后头”。2024年,南宁市成功应对2次强台风、15轮强降雨过程和郁江2024年第1号洪水洪峰,守护了江河安澜、人民安全、社会安宁。

在“5·19”特大暴雨中,全市多个县区小时雨强达到历史极值,应急、公安、住建、气象、水利和消防等部门闻“汛”而动,全力防涝排涝,市区道路积水快速消退,得到广大市民点赞。在应对郁江2024年第1号洪水洪峰中,南宁市累计出动7.1万多人次奋战在堤岸和救灾一线,全市各级各部门枕戈待旦、通力合作,确保重大险情快速处置,确保无人员伤亡。

在森林防灭火工作方面,2024年南宁市累计调动10万多人次开展巡山护林,按国家林草局统计口径全市全年森林火灾起数为零。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方面,2024年南宁市累计组织群众紧急避险转移1.1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68人次,发放救助资金634.02万元,确保了受灾群众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阅读量:2871 作者:郭少东 李昱 编辑:杨蕊荧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周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