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慧婷)1月24日,广西获全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新闻发布会举行,会议介绍了广西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相关情况。近期,广西桂林灵渠、北海涠洲岛分别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此前,南宁那考河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桂林漓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提名案例,北海银滩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北海涠洲岛还入选了全国首批“和美海岛”。
从黑臭水体到美丽河湖的华丽转身
90年代以来,由于城镇化及上游养殖业快速发展,那考河遭受了严重污染,流域水质常年劣Ⅴ类,河道行洪不畅,区域饱受内涝之苦,生态功能逐步丧失。2015年,南宁市实施那考河综合治理项目,以人水和谐为根本目标,将“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做好生态修复和控源截污“加减法”,实现了从黑臭水体到美丽河湖的华丽转身。水质从原来劣V类提升至主要指标达到Ⅲ类,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近年来,新增的水生动植物、飞禽鸟类共38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恢复。那考河在2023年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南宁那考河流域治理摒弃了传统的分段治理方法,采取全流域综合治理,实现“厂网河”一体化管理,系统解决流域水环境问题。项目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8项国家级荣誉,吸引了1486批次超过3.6万人次国内外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南宁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在那考河治理模式和理念的带动下,南宁市先后在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朝阳溪等内河复制升级了“那考河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与运营,采用“断面考核、按效付费”机制,确保城市内河长治久清,政府从“建设者”转变为“管理者”,实现了与企业的双赢。
在那考河的示范作用下,南宁市已建成21个滨水公园,绿化面积约780公顷,配套亲水步道、景观亭和体育场等设施,更多城市内河“化茧成蝶”,深受市民眷恋。依托那考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流域知名度,区域内规划建设了7大商业中心及40所学校、3座医院、1座体育场馆等设施,推动了土地增值和经济生态化发展。成功治理后的那考河吸引了大量游客,项目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量达238万人次,吸引了400家实体店约49000人在周边工作生活,预计每年创造9000个就业岗位,增加税收约1.3亿元。
全域推进建设“人水和谐”美丽河湖
广西生态环境独具特色,“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气候宜人”是广西的天然优势,“物种丰富”是广西的天然宝藏,“长寿福地”是广西的靓丽名片。2024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保持全国前列。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7.1%,位居全国第6;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2%以上,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水质排名中,广西有6个市跻身前10名,8个市进入全国前30,柳州市连续5年保持第1;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2.9%;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两年获评国家优秀等次。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2021年以来累计发现动植物新种385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第三。
近年来,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十四五”以来,广西11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都达到98.2%以上,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均为0。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竑表示,今年广西将印发实施《广西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广西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目标、行动方案、评价指标等。按照“河湖统领、流域统筹、市级落实”指导各市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梯次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鼓励市县编制地方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把群众身边小微水体纳入管控范围,加大保护治理力度,让群众“推窗见绿、开门见景”。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