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记者 韦峭)如今,南宁市民驾车行驶在城市的道路上,会开心地发现,曾经令人头疼的交通拥堵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驾驶体验今非昔比。市民邓立波感慨地说:“现在在南宁的道路上开车,以前一些较为拥堵的道路如今也顺畅了许多,不仅节约了行驶时间,还让人保持舒畅的心情。”这一切都得益于南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以下简称交警支队)持续开展的道路交通拥堵精细化治理工作。
道路不畅,堵的是人心;打通堵点,通的是民心。南宁交警以绩效考评为抓手,科学制定实施细则,并落实到交通治理的方方面面。
2022至2024年,南宁市城市交通健康指数连续稳居全国50个大中城市前列,排名省会(首府)城市第一。特别是2024年,南宁交警持续开展道路交通拥堵精细化治理工作,在多个路口、路段进行通行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铜鼓岭路与桂花路交叉路口,掉头车辆、左转车辆和直行车辆有序交替行驶,互不干扰,车辆通行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由于受地铁6号线施工影响,交警支队通过借道左转的方式,在铜鼓岭路东半幅借用一条出口道改造为左转车道,并将隔离护栏延伸至掉头口处,实现掉头车辆的无干扰通行,有效提升了铜鼓岭路北往南的直行和掉头通行效率,缓解了该路段的交通拥堵。
市民陈辉时常驾车经过该交叉路口,他对这里的交通变化深有感触。“以前在这个路口掉头总要排上长队,高峰期甚至要等上两次以上的信号灯。如今这个路口的掉头和左转设置更为智慧、合理,在这里掉头几乎不用等,顺畅了许多。”他说。
在精细化治理下,一条条道路、一个个路口逐渐变得通畅。
民族大道与园湖路交叉路口,南宁交警针对园湖路北往南出口道车流直行与右转车流交织严重、导致车流通行不畅反堵回路口的情况,重新调整车道布置,将进口道的一条左转车道调整为出口道,提高出口道的通行能力,有效解决了路口反堵的问题。
民族大道与会展路交叉路口,南宁交警通过压缩车道的宽度,在进出城双向都增加了一条车道,并在出城方向增加了信号灯控制,将民族大道右转进入会展路的车流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有效分离。
青竹立交是我市部分城区与五象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转换点,高峰期车流量巨大。南宁交警通过压缩车道宽度,将青竹立交桥面的车道由3车道改造为4车道,并增加了一个集散车道,将青竹立交左转往南宁大桥的车流,包括从柳园路通过辅路进入主线的车流进行了有效集散。
交警支队科研所中队长蒋俊向记者介绍,交警支队按照“一路一方案”“一点一办法”的原则,针对交通拥堵及秩序混乱的点段,通过压缩车道宽、增加车道数、调整车道布置、增设信号灯控制等方式进行整治和优化,2024年完成13个拥堵点段的治理工作。
除改造优化路面车道精细治堵外,交警支队信控中心还针对交通拥堵的路口下发信号配时优化方案,通过调控信号灯的时长来缓解拥堵。对全市中小学校周边25个路口下发信号配时优化方案,尤其是节假日期间,通过信号灯调黄闪,利于周边群众出行。对地铁6号线施工范围周边的会展与越秀路、铜鼓岭与桂花路等14个交叉路口下发信号优化方案,对于施工围挡的调整,信号灯也随之进行相应的优化,以方便群众通行。“我们还新建了三石路、南建路等3条绿波协调道路,使城区主次干道‘绿波’率达到53.5%,早晚高峰时段‘绿波’道路平均车速提高19.7%。”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民警汤易介绍。
南宁交警的努力和精细化治理措施的实施,让交通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顺畅,也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未来,南宁交警将继续秉持精细化治理理念,不断优化交通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让南宁的交通更加畅通无阻,为市民创造更加便利、更加顺畅、更加美好的出行环境。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