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十二个时辰,十二种坚守。从子时到亥时,他们用“看不见”的坚守,保障我们“看得见”的生活。今起,本报以十二时辰为序,记录一线工作者默默坚守迎接新春到来的故事。子时开始忙碌的“白衣天使”;辰时爬上百米高楼劳作的“高空蜘蛛人”;二十四小守护万家灯火的“国门卫士”……他们用付出和坚守,让春节更加喜庆、热闹、平安。
戌时 (19时至21时)
人物:城市照明维护人员
维护路灯 照亮行人 他们是邕城“守灯人”
戌时,太阳的余晖消散,朦胧的夜色里,一盏盏路灯点缀其中,柔和的亮光照亮了行人的回家路。
南宁市青秀区翠竹路上,一杆三火泛光路灯出现了故障,南宁城投集团所属南宁城市运营集团的4名城市照明维护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放置反光安全锥筒、爆闪灯、导向牌和施工警示牌。确认周围环境安全以及路灯电源断开后,老杨和尹福成开始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具。
维修人员正在作业平台上检修路灯设备。
准备工作一切就绪,两人顺着梯子登上维修工程车作业平台,将安全带扣在平台上的固定点,并进行安全交叉检查。伴随着机械臂的摆动,仅能容纳两人的作业平台缓缓上升,老杨提醒道:“再检查一次安全带,锁扣锁好了吗?”
今年45岁的老杨名叫杨锡壮,从事路灯维护工作已有16年,尹福成则是一名“95后”,尽管两人已经搭档5年时间,老杨仍会不厌其烦地把安全挂在嘴边。待作业平台到达与路灯齐平的位置,老杨和尹福成默契配合,两人再次检查确认灯具断电后,熟练地打开灯罩锁扣,麻利地检查起来。不一会,老杨便发现其中一盏灯的电子触发器损坏,两人开始“对症下药”。
路灯灯头高约15米,作业平台随着两人的动作轻微摇晃,加上受限于机械臂的转动角度,作业平台无法最大限度地接近灯头,作业人员只能自己调整姿势,无疑给工作增加了难度。但老杨和尹福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于处理各种路灯故障更是得心应手,不到10分钟便顺利解决问题。
高空作业,不仅需要专业技术,更需要高度的安全意识。
检修小组有4名作业人员,除了两人负责维修,还有一名交通疏导员和一名安全员,这是每一次现场检修的固定配置。“这么高的地方,万一失手掉落工具,若是有行人经过就太危险了。”在整个检修过程中,安全员尹福得需要时刻关注空中作业和路面情况,及时阻止车辆、行人靠近施工现场,直至老杨两人完成检修返回地面。
当检修小组赶往下一个待修地点时,巡查小组成员李子佩和另一名同事正驾驶车辆沿路开展巡视工作。由于大部分的路灯故障在白天都不太明显,因此夜间检修和巡视是城市照明维护人员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行至位于长虹路延长线的一处箱式变电站,李子佩手持高精度红外线热成像仪为站内设备量“体温”。箱式变电站是路灯设施的“心脏”,也是整个路灯设施安全运行的前提和保障。李子佩解释说:“箱式变电站高负荷运行时,如果设备运行超过一定温度,极有可能引发设备故障甚至火灾。”
路灯虽小,却承载着大大的温情与责任。
从3.5万盏高光效LED灯取代旧有的高压钠灯,到增亮市区内部分通道及人行天桥31座,再到开展“除暗增亮”提升城市照明安全与效率,市民群众夜间出行更明亮、更安全、更温暖。
夜深了,邕城“守灯人”依然奔忙在大街小巷,守护一城灯火。(记者 陈蕾/文 黄敬敏/图通讯员 吴昌优)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