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那马赶圩记

说起赶圩,在北方也叫赶集,对于很多老南宁来说,一定有着非常深刻的回忆,因为在交通物流和资讯还不发达的年代里,赶圩不仅是一种购物方式,也是一种生活中的仪式。不过在如今,赶圩仿佛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在离市区不远的那马镇,被当地村民称为沙滩市集的“那马圩场”,每逢圩日,人流量多达两三万人,春节就要到了,记者就来到那马镇带大家重温回顾一下赶圩的热闹画面。

“那马圩”位于八尺江岸边的沙滩上,当地人也称呼为“沙滩市集”。每逢圩日,人流量多达万人,周边的百济、新江镇、大塘镇等村民纷纷带着自己的“山野土货”前来摆摊或购物,形成当地特有的文化氛围。

摊主玉桂莲说:“今天早上我4:00多去摘菜,到7:00多才回来。”

摊主黄婷婷说:“家里面还有点鸡要拿来卖,养了100多只鸡。”

上午9:00,记者到达那马圩时,街道两旁已经停满了车辆,人群穿梭在市集中,热闹非凡。土猪肉、活禽、蔬菜、零食、瓜果、日杂用品等商品都可以在这里买到。从高空俯瞰,纵横交错的小摊和一把把遮阳伞,构成了一幅热闹的“赶圩”场景。

市民蒋玉良说:“专程来赶圩的,我是第二次来了,上次买这个鸭好吃,又来买了,自己吃一只,一只女儿家,还送一只给亲家。”

市民陆素芳说:“我们是从青秀区埌东那边过来的,经常和朋友们一起过来,你看我们买的土鸡蛋、萝卜,也是他们自己种的,像这些青菜小孩喜欢吃。”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言语中透露着最原始的市井气息,丰富的“菜篮子”延伸出生活的美好。在活禽区,一对年轻的夫妻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他们一个负责称重,另一个招待顾客,配合得相当默契。身边的孩子年纪还小,不时哭闹,妻子将他缓缓抱起温柔地安慰。

摊主黄婷婷说:“我们是这里附近人,有东西会拿来这里卖,有时候拿青菜,有时候拿鸡,应该半个多小时就能卖完了。”

黄婷婷说,一边摆摊一边带孩子虽然辛苦,但是一家人在一起依然感觉特别幸福。琳琅满目的“土货”是“那马圩”吸引顾客的金字招牌,玉桂莲从附近的村子嫁到那马后,近三十年来与丈夫一直靠种菜维持生计。

摊主玉桂莲说:“我有十亩地,夫妻俩一年四季就是种这十亩地,什么季节种什么菜,我们没有大棚,靠天吃饭。”

玉大姐的顾客大都是从南宁专程而来的“回头客”,菜的质量必须有保证。今天她摘了300多斤新鲜的菜心,预计中午1点左右就能卖光,不过对于玉大姐来说,一天的忙碌还没有结束,回到家后,她还要继续照看地里的蔬菜。

摊主玉桂莲说:“回去休息一下,下午又去淋菜、种菜。”

市集上,黄贵杯正熟练地撬着生蚝,刚从北京休假回来的他,今天特意过来帮家里人打下手。生蚝是广西人喜爱的海产品之一,蚝肉虽然肥美鲜嫩,但是想要把生蚝撬开并不容易。看着黄贵杯轻轻松松就把生蚝撬开,记者也打算小试一手。

黄贵杯告诉记者,煮熟的生蚝会自然开缝,吃的时候用力掰开即可;而活的生蚝外壳紧闭,需要仔细寻找适合撬开的薄弱位置,同时不能损坏耗肉,这看似轻松,实际上必须得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接连尝试几次后,记者终于小有成效。

 

辛勤的劳作换来圩日上的收成,也换来了越来越好的生活。春节即将到来,大家面带微笑向过去的一年挥手道别,也对来年充满了期待。

摊主黄贵杯说:“希望国家越来越好,我们家人人平安。”

摊主黄婷婷说:“小孩身体健康、父母身体健康,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市民蒋玉良说:“平平安安吧,没什么其他愿望,天天都像过年一样。”

市民陈明娇说:“新年愿望就是身体健康然后赚个大满贯。”

记者手记

在这里可以听到壮语、平话、粤语、普通话,当地的方言即便听不懂,也显得十分亲切,这是烟火气,也是平凡的生活,致敬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也感叹这美好的生活来年,愿大家越来越好。

(记者:杨斌 周圆曦)

阅读量:2574 编辑:陆丽珍 责任编辑:李绍华 值班编审:徐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