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民博物馆里过大年 有年味更有文化味

2025年是我国“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年,在南宁市内各大博物馆,丰富多彩的新春文化活动从1月29日(大年初一)持续至2月4日(大年初七),为首个“非遗版”春节增添厚重的历史韵味,也让市民游客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看展·科技赋能让文物“触手可及”

2月4日,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人气不减。据统计,1月29日至2月4日,该馆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在展厅里,一件件精美的文物令人目不暇接,相较于走马观花的参观方式,不少游客更青睐于讲解服务,尤其是看展“神器”。

广西博物馆新春氛围浓厚。

“AR眼镜智慧导览非常方便,而且针对成人和青少年设计了不同的导览内容。”从湖南来邕探亲的李女士表示,在AR眼镜的世界里,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鲜活,孩子们也看得津津有味。据介绍,AR眼镜智慧导览集视觉、听觉等多感官体验于一体,以文物串联广西历史发展脉络,为游客娓娓道来广西的亘古亘今。

在广西博物馆,AR眼镜智慧导览让孩子们倍感新奇。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裸眼3D全息文物展示柜于春节期间亮相“壮族文化展”。借由全息技术的加持,距今上千年的乘骑水鸟饰变形羽人纹铜鼓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从铜鼓上精美的纹饰,到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都分毫毕现,并从文物纹饰、器型分类、铸造方法、文物活化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古老的文物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存在。

游客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体验裸眼3D全息文物展示柜。

值得一提的是,在春节期间,南宁市内三大国家一级博物馆均有展览上新,包括广西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季风的歌 —— 中国—东盟乐器文化展”,广西民族博物馆“钟磬和鸣 华夏正声——曾国古韵青铜艺术展”“瓷光玉韵——中国德化窑世界遗产文化展”,南宁博物馆“竞妍——中日伊万里风格瓷器展”“海上银珠 厚德流光——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银器展”,让市民游客在假日里品味文博之韵。

趣玩·多彩活动热热闹闹迎新春

大成礼乐、国风汉韵场景秀、古琴古筝表演、传统文化习俗体验、迎财神接五福仪式……春节期间,2025南宁市第十届新春文化庙会在南宁孔庙博物馆火热开市,新春文化庙会涵盖趣味游艺、文化体验和文化集市三大板块,春节氛围感拉满。

南宁孔庙博物馆游艺活动。

广西民族博物馆同样准备了满满当当的民俗活动,如击鼓祈福、舞龙舞狮、猜灯谜、福字拓印等。今年春节,黄老伯第一次到儿子工作的城市过年,大年初一当天,黄老伯相继游玩了南宁孔庙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黄老伯喜笑颜开地说:“没想到博物馆里的过年氛围如此浓厚,特别是捶丸、蹴鞠、射箭、投壶等传统游艺活动,十分有意思。”

春节期间,各大博物馆不仅有精彩的展览,有趣的年俗活动,还安排了寓教于乐的研学教育活动。例如南宁博物馆在春节期间共计开展了15项31场活动,包括每天一场以生肖“蛇”为主题的非遗体验,以及专门为历史爱好者打造的“南宁历史探索之旅”寻宝活动,邀请游客们化身时空旅行探险家,走进展厅里收集独特的时空印记。

广西博物馆“瓯骆学堂:我们的节日——春节”公益研学课。

广西博物馆则推出了“巳巳如意——博物馆里寻吉祥”自主研学手册,游客们可以结合研学手册,深度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此外,该馆还策划了“瓯骆学堂:我们的节日——春节”公益研学课和“文化遗产周周学”新春特辑,近500名青少年与亲子家庭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记者 陈蕾/文 宋延康/图)

阅读量:4455 作者:陈蕾,宋延康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李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