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炮龙艺人的坚守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讯(记者 郭少东 通讯员 班昊)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每年正月十一,“中国炮龙之乡”宾阳县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宾阳炮龙节,人们在舞龙表演中欢庆新年,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连日来,这场盛大的文化庆典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宾阳炮龙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甘狄英的工作室,只见他与助手们正忙着扎制炮龙。工作室内的墙壁上陈列着许多龙头、龙尾和龙爪等炮龙半成品,待组装完成,它们将在宾阳炮龙节上大放异彩。
“今年的炮龙制作订单与往年有所不同,我们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多元化设计。”甘狄英介绍,例如已经贴好金鳞的1号龙体型相对庞大,而平常在宾阳炮龙节上看到的2号龙和3号龙属于常规尺寸,此外还有尺寸稍小的4号龙以及专为小朋友设计的5号龙。
自2024年10月起,甘狄英工作室的炮龙订单便逐渐多了起来,来自深圳、玉林、上林等地的订单络绎不绝。甘狄英透露,今年春节他要赶制28条炮龙,除了宾阳炮龙节的订单,还有广西三月三及其他重要节庆活动的炮龙订单需要完成。
在宾阳县宾州镇三联街,扎炮龙艺人邹玉特坐在一堆材料中扎制炮龙。今年71岁的邹玉特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邹家第三代炮龙扎制传人,扎炮龙迄今已五十余载。
在邹玉特家的大厅里,摆满了制作好的一条条形神毕肖的炮龙。“我为今年宾阳炮龙节准备了29条炮龙,大多是客户早早就预订的。”邹玉特说。
扎制炮龙是一项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手艺活,炮龙的材料主要是竹片和扎纸,龙头和龙尾由竹篾扎制,用砂纸装裱,龙身由麻绳串联,以龙布装饰。一条炮龙龙身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全长30至40米。
邹玉特年轻时既扎炮龙也舞炮龙,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培养年轻的扎炮龙艺人,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传承发扬宾阳炮龙文化的行列,把宾阳炮龙经久不息地做下去、舞下去。
舞炮龙的传统习俗在宾阳县已有1000多年历史。经过传承和发展,该县现有炮龙扎制艺人近20人,代代师传,薪火不断。一代又一代炮龙扎制艺人往往过了元宵节就要开始设计、扎制新一年的炮龙,年复一年,孜孜不倦地传承、发扬这一方的炮龙文化。
宾阳县十分重视炮龙节的保护传承和炮龙文化的挖掘,积极打造宾阳炮龙文化特色品牌,火热的节庆活动也带动了当地文旅业迅速发展:2007年,宾阳县首次成功举办“百龙舞宾州”活动;2011年,宾阳炮龙节被评为“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多年来,宾阳舞炮龙在国内各地和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交流表演1000多场次……
如今,炮龙成为宾阳县一张“舞动”海内外的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
阅读量:1782 作者:郭少东 班昊 编辑:杜佳徽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