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落户的欣喜,死亡注销的悲伤,结婚迁入的甜蜜,高考迁出的希冀……公安户籍窗口,连接千家万户,关乎百姓喜忧。2月5日,春节假期结束后上班第一天,南宁市公安局新城派出所户籍办证大厅一大早就开启了“忙碌模式”。户籍民警、辅警提前做好了准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节后办证高峰。
当天上午8时40分,记者来到位于南宁市新民路27-1号的新城派出所户籍办证大厅时,值勤的户籍民警、辅警早已提前到岗,换上警服,开启电脑、叫号机等设备,打开人口系统、办证系统,检测网络是否正常。
“根据往年的经验,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前来办事的群众比较多,尤其是上午时段。所以我们提前做好了准备,应对节后办证高峰,避免让群众等待。”户籍民警陆丽凤介绍,针对节后上班第一天办证群众多的情况,派出所提前做好了预案,在工作群里发布“收心”提示,大家以非常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
“我要把弟媳和侄子的户口迁到北京,需要哪些资料?”“请问一下,身份证超期了怎么办理?”……8时45分,前来办理各项户籍业务的群众陆续到来。在导办台工作人员指引下,每个群众在导办台用手机扫码排号后都自觉在休息区域等候叫号,现场秩序井然。
家住东葛路的市民樊先生是当天首位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众,受其弟弟委托将弟媳和侄子的户口迁到北京。“请出示身份证、户口本。”……很快,户口迁移业务顺利办结。“本来以为要等很久,没想到办理效率这么高,服务态度也很好。节后第一件事儿就办得这么顺利,心里很舒坦。”樊先生开心地表示。
户籍民警、辅警为群众办理各项户籍业务。南宁晚报记者 陆增安 摄
送走一波办证群众,又迎来另外一波办证群众。其间,打电话或前来办证大厅咨询户籍业务的群众络绎不绝。工作人员耐心答复各类业务咨询,嘴不歇、手不停,在电脑系统中敲打录入各类户籍申报业务。
记者观察发现,从上午9时至10时30分的1.5个小时里,该办证大厅的3个业务窗口就迎来了近20名办理各项户籍业务的群众。其间,负责办理身份证窗口的辅警上上下下、忙里忙外地兼顾拍摄和办证,两个办理户籍业务窗口的民警、辅警则像钉子一样一直“钉”在座位上忙碌,连喝口水、伸腰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这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常态,习惯了。”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新城派出所辖区常住和流动人口约27万人,平时每天为群众办理各项户籍、证件业务少则90起,多则130余起。“户籍窗口虽小,但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新的一年,我们会继续努力,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户口、身份证等业务办理需求,努力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陆丽凤表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