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穿梭密林山间守护边境安全,巡逻时随身携带救援包——
219国道上的“背包客110”
巡逻前,傅彬整理随身装备。
傅彬和队友背上装备包,出发开展边境巡逻。 通讯员 陈威 摄
在蜿蜒曲折的219国道上,有一处令人心生敬意又倍感温暖的地方——崇左边境管理支队彬桥边境派出所大青山警务室。
敬意,是因为这里有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民警,他们常年坚守在大山深处,远离城市的喧嚣;温暖,是因为警务室的民警在日常巡逻时都随身携带救援包和各类工具箱,经常扶危济困,被过往游客和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背包客110”。
大山深处 有一处温暖的“云端”警务室
春节假期,国内著名边境风景大道——219国道格外热闹。旅行博主、过往游客纷至沓来,他们被大青山的绝美风光所吸引,纷纷前来打卡留念。而位于219国道旁的大青山警务室,民警也跟着忙碌起来。
大青山警务室地处崇左市龙州县边境的大山深处,海拔约800米,周围皆是林区,常年雾气缭绕,风光秀美,被过往游客群众称为“云端”警务室。晨曦初露,金色阳光洒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上,云雾缭绕之中,警务室仿佛置身于仙境。然而,在这绝美的风光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挑战。“越是过节越不能放松,看到群众和游客都开开心心、平平安安,我们所做的工作就特别有意义!”今年春节期间,大青山警务室民警郑建辉坚守岗位,和同事们用默默的行动,守护万家灯火。
每到节日,大青山警务室的民警总是格外忙碌,他们白天要去村里走访、到边境重要路段巡逻,入夜后仍有一天不落的夜间巡逻。夜巡一圈下来,一般需要花费3至4个小时,遇到特殊情况,民警们在密林山间一守就是一整夜,甚至几天几夜。在警务室里,有一本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出警情况,标注着每一次救援的路线和位置,见证了民警们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
“背包客110”整装巡逻不忘随身携带救援包
忙碌其实早从“小年”就开始了。1月23日,“95后”民警傅彬如往常一样整装待发。他的装备并不复杂,但每一件都至关重要:救援包内装着急救药品、简易医疗器具,工具箱里则备有维修工具、绳索等救援设备。正是有了这些装备,让他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总能迅速反应,化险为夷。也正是因为随身携带救援包和各类工具箱,他们被过往游客和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背包客110”。
转弯,转弯,还是转弯……傅彬驾驶巡逻车开始在大青山及周边巡逻,他虽然早已习惯“山路十八弯”,但丝毫不敢有一丝松懈。路上,记者问及过往巡逻时的特别经历,傅彬分享了去年深秋的一件事。当时天色渐暗,寒风凛冽。警务室接到报警,一名外地游客驾车行驶在大青山时不慎抛锚掉入侧坑,手机信号微弱,只能断断续续地描述自己的大概位置。情况危急,傅彬立即携带救援装备,迅速赶往事发地点。经过一番艰难的救援,他终于用皮卡车成功将抛锚车辆拖上道路,并安全护送游客到警务室休息。在警务室里,游客得到悉心照顾,吃到了热饭热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及时出警救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傅彬坚定地说。
大青山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事故频发。去年以来,傅彬和同事们参与了10余起救援任务,帮助50余名遇险驴友脱离困境。
守护边境 他们日复一日穿梭密林山间
除了救援任务,傅彬和同事们还承担着长达18公里边境线的巡逻管控任务。这条边境线地形险峻,山高林密,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活动易发。为了守护边境安全,他们日复一日地穿梭在密林山间,用双脚丈量着辖区边境线上的每一寸土地。
去年12月11日深夜,大青山警务室获悉一条重要工作信息,一伙偷渡分子企图从大青山附近偷渡出境。傅彬和同事莫璧成立即在重要路段设卡拦截,虽然发现了目标车辆,但车内并无其他人员。民警根据工作经验判断,嫌疑人员可能已经提前下车离开。随即,莫璧成联系护边员、网格员等群众力量搜索附近区域。
大青山内灌木丛生、荆棘密布,民警、护边员、网格员们的衣服被划破,身上多处被划伤,但他们毫不在意。经过2个小时的围堵搜索,终于在一片隐蔽的林间空地上,成功抓获5名偷渡人员。
“背包客110”的故事,在219国道上流传着,感动着每一个听过他们事迹的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守护着边境这片热土和这里的人们。节假日,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群众开心平安、边境安全稳定!(记者 周婵娟 通讯员 梁鹏)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