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全科医疗科 陈琳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肺病,简称慢阻肺,俗称老慢支,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较为轻微,如轻微的咳嗽和痰量增多。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这种症状会不断加重,最终可能导致在日常活动中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疾病晚期,可能还会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性症状。因此,我们必须对慢阻肺的危害保持高度警惕,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它对我们生活的不良影响。

一、慢阻肺常见的症状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防可治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由于气道或肺泡异常所导致的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这种气流受限通常是进行性的,并且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以下是主要症状。

1.咳嗽:疾病初期,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疾病晚期,夜间咳嗽亦明显,睡前常有阵咳发作,并伴咳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痰或浆液泡沫性,偶尔带血,清晨排痰多,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

3.气短与喘息:病程初期多不明显,当病程进展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时,会逐渐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气短,以活动后尤甚。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或所谓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特别在急性发作时,常出现喘息的症状,并伴有哮鸣音。

二、慢阻肺的成因及高危因素

慢阻肺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吸烟: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可以损害气道的上皮,使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破坏肺部的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长期吸烟者患慢阻肺的风险显著增加。

2.空气污染:长期吸入空气污染中的固体颗粒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可导致气道黏膜上皮损伤,纤毛的清除能力下降,黏液分泌增加,从而引发慢阻肺。

3.职业暴露:长期从事接触粉尘、有毒有害化学气体、重金属颗粒等工作的人群,患慢阻肺的风险也较高。

4.其他因素:包括年龄增长、免疫力低下、气候变化、慢阻肺家族史、呼吸系统疾病史、不良肺生长发育史、营养状况较差等。

三、慢阻肺的预防与治疗

1.戒烟: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最重要措施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和肺部组织,导致炎症和气道狭窄,从而引发慢阻肺。戒烟可以显著降低慢阻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避免职业暴露: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粉尘、烟雾、化学物质等职业暴露,容易导致慢阻肺的发生。因此,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是预防慢阻肺的重要手段。

3.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也是患慢阻肺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尽量避免使用生物燃料,如柴火、煤炭等,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4.预防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注意预防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可减轻支气管-肺发育阶段的异常损伤。

5.接种疫苗: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可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避免慢阻肺发生急性加重。

6.定期检查:对于有慢阻肺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做肺功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慢阻肺。

7.已经患慢阻肺的患者,治疗主要包括稳定期治疗和急性加重期的治疗。稳定期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治疗,如戒烟、远离职业粉尘或刺激性气体、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则需要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住院治疗。

四、慢阻肺的日常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饮食:坚持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原则。合理食用高脂食物以高效补充能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减轻呼吸负担,增加蛋白质的供给以提高免疫力和肌肉力量。

2.适度锻炼: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八段锦、太极等;以及抗阻运动训练,如举哑铃或拉弹力带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

3.呼吸训练: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等呼吸肌锻炼,可提高运动耐量,改善换气功能。

4.心理支持:慢阻肺患者往往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因此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家人和朋友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所带来的挑战。

5.早期发现:当慢阻肺患者出现气促、喘息、胸闷、咳嗽加重,发热,痰量增加、颜色和(或)黏稠度改变等,提示可能发生了慢阻肺急性加重,需尽快到医院就诊。

五、结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了解慢阻肺的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管理这一疾病。戒烟、减少职业暴露、减少室内空气污染、预防呼吸道感染和接种疫苗等是预防慢阻肺的关键措施。对于已经患有慢阻肺的患者,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关注呼吸健康,积极预防和治疗慢阻肺,为肺部健康增添一份保障。

阅读量:990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