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当晚,由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兴宁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联合举办的“花·灯·戏·欢欢喜喜乐元宵“系列惠民活动在南宁戏曲博物馆启动。活动深入挖掘传统元宵“赏花”“观灯”“听戏”等三大主题风俗元素,现场烟火气息浓郁,人文内涵深刻,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到现场一同共度元宵佳节。

活动现场温馨吉祥,一盘盘寓意幸福圆满的花艺作品、一盏盏精巧绘制的花灯与市民游客“亲密接触”……现场将南宁非遗项目——南宁传统插花、粤剧、南宁制陶技艺、南宁剪纸、壮族织锦技艺、上林县渡河公等与元宵民俗元素融合,几大非遗技艺跨界联袂献技,营造了一场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互链接的视觉盛宴。市民游客通过动手参与插花、茶艺、戏曲、猜灯谜、绘脸谱等非遗项目,深入了解、体验新时代下南宁非遗创新发展的风采和魅力。


“南宁传统插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雨轩说:“南宁插花就是突出我们的民族特色,比如说在容器上,还有包括花材上,就是我们这一些作品里面我们会用南宁市的朱槿花、绣球花,包括选一些壮锦,体现我们的这个地域特色。”
当晚,南宁粤剧名角给市民游客上演了经典粤剧选段《天女散花》和《十绣香囊》,精彩的演出让观众叫绝。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粤剧”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黄俊成说:“对于我们地方戏曲来说,结合花和灯首次举办这么一个元宵的群众性活动,首先是往雅、往美去做,把很多种的地方习俗串联在一起,我觉得这是更有助于我们地方戏曲的传播和传承。”


据悉,“花·灯·戏·欢欢喜喜乐元宵“系列惠民活动将从农历正月十五持续到正月十九,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解放路42—1号南宁戏曲博物馆(新会书院)参与活动。
(记者:李蔚华 实习:文乐怡)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