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里的团圆与共治

2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镜头聚焦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华强街道:身着壮族、瑶族等民族服饰的居民与社区工作者围坐一堂,揉面团、包馅料、煮汤圆,欢声笑语中传递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暖意。这是一场节日的仪式,更成为观察新时代基层治理如何凝聚人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样本。

传统节日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是基层治理的宝贵资源。它提供了“情感联结”的天然场景。当不同民族居民围坐包汤圆时,个体的文化记忆升华为集体的身份认同;它搭建了“多元共治”的创新平台。从2019年“家风课堂”到2024年“廉政元宵”,再到2025年多民族共庆,华强街道持续以节日为切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社区实践,让“石榴籽”精神在社区落地生根。

从文化符号到治理资源,我们看到新时代基层治理的三重关键:一是在差异中寻找共性。多民族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创造“共同经历”。无论是共制汤圆还是共猜灯谜,都能让“我们”的意识超越“你我”的界限。二是在服务中实现引领。基层工作者需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与“同行者”。三是在传统中开创新局。创新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既延续文化根脉,又回应时代命题,为传统民俗注入新生命力。

一颗汤圆,包进去的是糯米香甜,传递的是民族情深。基层治理的奥秘莫过于让每个个体都能在参与中感受尊严,在奉献中收获归属。这既是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智慧传承,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诠释。(颜彦)

阅读量:2970 作者:颜彦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