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铁南宁局:新质生产力赋能“智慧春运”

2月13日10时35分,200多名广西退役军人携家属搭乘南宁东至广州南D3621次动车返岗专列,开启新的一年就业创业奋斗之路。今年是广西开行退役军人赴粤返岗务工专列的第4年,截至目前,国铁南宁局今年开行隆安东、来宾北、柳州至广州南,桂林北至深圳北“点对点”务工专列4列,加开兴义至广州白云、杭州等途经广西的普速务工列车20列,运输1.8万余名黔桂两省区务工人员节后返岗,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节后客流高峰的到来,记者昨日从国铁南宁局获悉,今年春运期间,在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智慧春运”助力客流保持高位运行,重点物资运输繁忙有序。

货车转向架自动检修流水线一派繁忙景象。 (覃园介 摄)

大客流考验枢纽的安全保障能力

一天接发730余列客车、发送近20万人次,这是广西南宁铁路枢纽每天运输旅客的人数,相当于一座小城市的人口规模。大客流考验着这座广西最大铁路枢纽的安全保障能力。

一块巨屏、若干小屏,这里可以遥看贵南高铁南宁至荔波段307公里的高铁线,堪比“千里眼”。在国铁南宁局南宁高铁基础设施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一名调度员正聚精会神地盯着智能安防系统屏幕,查阅分析贵南高铁沿线是否有异物侵线。

“这是全路首个智能安防系统,目前在贵南高铁南宁至荔波段试用,可以实时监测沿线的危岩落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能感应到沿线栅栏是否有异物入侵线路。通过智能图像对比提示,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运作。”南宁高铁基础设施段总调度长刘扬武介绍,调度员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观测到千里之外的铁道线,5分钟内完成风险研判并采取应对措施。

货车转向架自动检修流水线一派繁忙景象。 (覃园介 摄)

刘扬武介绍:“在春运车流高度运转、夜间高铁持续上线的情况下,我们的‘天窗’时间进一步压缩,而这套系统能为我们快速定位隐患、安全防护线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不仅如此,这套系统还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过去,我们需要4个人24小时轮班不断查看1000多个摄像头,再进行人工比对并作出研判。这套系统上线后,仅需1人即可完成此项工作,还能兼顾其他工作,效率提高了60%至70%。”刘扬武补充道。

该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还配备了信号集中监测系统、6C供电设备系统等涉及工务、电务、供电3个专业的42套智能系统,通过集成大数据、云计算、智能预警分析等先进技术,监控着470组道岔、581座桥梁、225座隧道、31个站场,以及17座变电所等设备的运行状态,为春运高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在这里,大到哪条线路有异物侵线、小到哪条钢轨不平顺或哪根接触网上一个螺母松脱,都能一目了然。有了这些智能系统的加持,为旅客平安出行‘扫雷’,我们充满信心。”刘扬武说。

检修车间拥有数字信息全方位功能

人畅其行、物畅其流。春运期间,在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南宁南站,经铁海联运班列运输的年货不计其数。在南宁南车辆段南宁南检修车间的制动梁检测区,经过车辆钳工邓桂新一顿熟练操作,一辆车的制动梁检测作业便完成了。

“3个合格,1个需要检修。”邓桂新边在屏幕上输入设备的编码边告诉记者,“这个构件叫制动梁,相当于车辆的刹车片,产品是否合格,对于安全行车至关重要。有了自动检测机后,不仅作业效率和测量精度大幅提升,还不累人。”邓桂新指着操作台下面的手动测量工具,这些工具最重的数公斤,过去每天手动检测120根制动梁下来,常常累得直不起腰。“自动检测机实现了智能检测、记录一体,且精度能控制在0.01毫米以内。”邓桂新说。只见一旁的制动梁自动检测机上下挥动着机械臂,不到5分钟,流水线上满满一排制动梁便被“一扫而空”。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国铁南宁局不断加大智能工装设备的投入,在南宁南检修车间设置了 4G 基站、LTE4G专网、HMIS工位级信息采集系统,不仅拥有数字信息全方位记录、存储、查询功能,还有六轴机械手、枕簧检测选配智能机器人等先进设备300多台,科技装备水平位居全路前列。南宁南车辆段南宁南检修车间副主任蒙雷说:“这座检修车间是目前广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货车检修基地,每年承担6000多辆铁路货车定期检修任务。有了自动化、智能化工装设备的加持,车辆检修时间平均每天缩短30分钟,让春运期间车辆能快速出库上线,保障繁忙的春运物资运输。”

得益于先进的工装设备,去年该车间首次获得“粮食车”检修资质。今年春运,到期的“粮食车”均可在这里入库检修,减少“粮食车”送往北方检修基地的摆渡时间,保障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粮食运输的畅通。

阅读量:1881 编辑:宁玉桦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农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