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学季的到来,不少中小学生都在争分夺秒地补写寒假作业。但近日有家长发现,孩子在偷偷利用AI工具写寒假作业。“前几天我查看儿子的作文时,发现有两篇不像是他能写出来的,就问是怎么回事,最后他承认是Deepseek写的。”不少家长担忧,长此以往,孩子会丧失自主思考的能力,越来越依赖AI。
AI技术的普及,无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这一代青少年来说,使用AI工具来应对令人头疼的寒假作业,似乎成了不少人的选择。面对AI工具的使用热潮,简单粗暴禁止学生使用无异于因噎废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善用AI这把双刃剑,让其在教育和学习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而非沦为逃避思考和学习的工具。
作为新兴技术,AI工具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查找资料、提供解题思路,甚至辅助完成一些基础性的作业,教育部也明确指出,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因此,在学习的旅途中,AI是一位智慧的伙伴,它可以在学生们遇到难题时提供线索与指引,但不能直接代替学生去思考,去感受,去创造。如AI可以直接生成文章,但缺少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AI可以生成符合要求的图片,但丧失了学生创造的“灵性”。AI工具不是完美的,要得出最优的答案,需要学生不断提问、追问,与AI磨合碰撞出新的火花。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AI工具是辅助学习工具,“点击一下,答案立现”的“无脑”做法只会让思维钝化,让促进学习的“催化剂”变成阻碍学习的“绊脚石”。只有学会思考、懂得提问,避免过度依赖,学生们才能成为未来的创造者,而非被工具所支配的使用者。(宁实平)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