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乡塘区坛洛镇群南村村头,不少村民聚在一起盘算着这个榨季的甘蔗收成,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看到村里‘甜蜜事业’蒸蒸日上,我比他们还高兴。”广西农业科学院派驻群南村乡村科技指导员施泽升看着眼前的景象说。一年来,施泽升为村民提供甘蔗种植指导服务,为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付出了智慧和汗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西乡塘区坛洛镇聚焦农村农业发展,激励和引导各类人员入乡返乡创新创业,持续优化人才“引育留用”生态链,打造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以“人才引擎”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积极申请 引“才”进村助力产业升级
“我们村有乡村科技指导员,他不仅教如何科学种植和管理甘蔗,还到地里与村民‘面对面’讲解种植蔬菜的方法,既有耐心又很负责,受到村民的欢迎。”坛洛镇上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毓平说道。
坛洛镇是农业产业大镇,耕地面积达34万亩,每年甘蔗种植面积超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近10万亩,水果产量30万吨以上。近几年来,坛洛镇以科技赋农为目标,依托城区3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聚集优势,根据产业布局、发展基础、各村需求等,积极向上级申请选派农业科技人员,引“才”进村,引“技”到地,大力培育发展特色高效产业,推动“一村一品”建设,充分利用城市科研人才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坛洛镇已申请自治区级乡村科技特派员3人、城区级乡村科技指导员9人,服务水稻、柑橘、黑皮冬瓜等15种产业,助力当地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因地制宜 着力建设本土人才队伍
在一排排微高的帐篷里进出的上正村蚯蚓养殖人李均林,在独特蜿蜒的山洞中详细观察的猴头菇栽种人朱向荣,在一块块肥沃土地里来回穿梭的同富村生姜种植人李日杰……这些“土专家”“田秀才”是活跃在坛洛镇乡村生产一线的一支生力军。
近几年,坛洛镇锚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回引在外经商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发展,深入挖掘懂技术、有基础、持专长等在乡人才,不断拓展本土人才“蓄水池”。3年来,坛洛镇已挖掘本土人才30余人。
同时,该镇强化人才培育培养,通过田间地头培训、走出家门学习、多方交流互动、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组织乡土人才学习新农作、新技术、新知识,让乡土人才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能力,一批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致富能手、高素质农民、乡土工匠不断涌现。3年来,坛洛镇组织开展本土人才培训11场次,参加学习180人次,乡土人才队伍能力素质明显提高。
党建引领 吸纳青年人才建设乡村
在坛洛镇群南村广西桂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部,企业党支部牵头设立劳模工匠工作室,吸引了梁春、梁增等6名“80后”“90后”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他们积极开发、推广、应用柑橘种植新品种和新技术,带动周边村民扩种数千亩,本地柑橘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为了更好地培养乡村青年人才,坛洛镇成立了农村青年人才党支部,建立青年人才库,吸纳大学生、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优秀青年、有志青年,以党建引领汇聚青年才智。目前,党支部吸收培养青年人才33人。
近年来,坛洛镇各村(社区)党组织积极壮大青年后备人才队伍,吸收品德好、能力强、干劲足的青年,强化党性教育、能力锻炼,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好事的后备干部队伍,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目前,坛洛镇21个村(社区)储备后备干部82人。通过党建引领,坛洛镇青年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农村这片热土上创业、奋斗,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