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产AI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横空出世,震惊了整个科技圈,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顶流。随着DeepSeek现象级爆火,网上迅速涌现出与之相关的操作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既有技术科普,也有具体应用,价格从几毛钱到几百元不等,有人卖课短短几天收入数万元。
新技术新概念的火爆,总会带来一些衍生产品的繁荣。此前,区块链、元宇宙、ChatGPT等概念大火之时,相关的付费课程同样在网络上卖得如火如荼。国人对于新事物时刻保持着浓厚的求知欲,这本身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然而,部分人士却以学技术、学知识为噱头,干着“割韭菜”的把戏。
制造焦虑是卖课方推销付费课程的重要手段。很多博主通过传播焦虑,鼓吹自己的DeepSeek课程能赚快钱、发大财,从而吸引大量求知若渴的消费者入场。然而,不少用户看完之后留言称,“课程很鸡肋,没有实质的帮助”“讲师态度敷衍,忽悠了事”“教程注水严重,更像AI知识大杂烩”。诸如此类课程充斥网络空间,与其说是新技术的普及推广,不如说是在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货不对板的课程,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还会使他们对新技术产生误解甚至失望的心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良莠不齐的付费课程也会扰乱市场规则,导致真正有价值、高质量的课程被掩埋。当市场陷入“劣币驱逐良币”困境,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利益,这样的乱象是该立马整顿。
在面对新技术新应用时,消费者应该提高警惕,不要被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迷惑,学习一个课程就能赚大钱的机率,毕竟微乎其微。保持平稳的心态,理性看待新技术,才不会被它裹挟。网络平台也要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制度,加大对虚假宣传和劣质课程的打击力度。此外,相关监管部门要细化网络培训相关界定标准与惩处细则,通过强化日常监督检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人创造工具,人从来不是工具。如今AI浪潮风起云涌,人的智识更是不能丢失的宝贵财富。希望我们每个人在面对人工智能时,不惊慌、不害怕,依旧保持智识的独特与人性的温暖,正如《南方周末》2025新年献词所言“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宁实平)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