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防控,让孩子近视度数“慢”下来

赖伟霞在接诊近视患者。(医院供图)

随着中小学校开学,各大医院眼科结束了持续将近一个月人满为患的门诊状态,回归平静。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学生看眼病、配眼镜的高峰期,这反映出当前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严峻性。专家指出,近视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孩子出现视力问题要及时就诊,不要错过早期干预的黄金期。

寒假尾声眼科仍现就诊潮

记者日前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广中医)东葛院区眼科和视光中心走访时发现,等候做视力检测的孩子和家长排着长队。

“孩子去年国庆弄丢了眼镜,重新配镜没到半年,本来还不用来。不过放假后孩子天天用平板,还是想趁着假期复查一下。”正陪孩子排队做视力检查的黎女士说。

广中医东葛院区眼科副主任医师赖伟霞介绍,每年寒假收假前都是眼科就诊的高峰期,这是由多重因素叠加所致。一方面,寒假期间孩子们缺乏户外活动,加上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视力异常问题加重,家长希望在开学前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眼科医生建议已戴近视镜的孩子每半年复查一次,时间充裕的寒假自然成为检查最集中的时段。

近年来,由于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的急剧上升,国家加大了近视防控宣教。在学校、医疗机构和新闻媒体各方推动下,健康用眼护眼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多数家长重视孩子视力情况、发现问题主动就诊。

对视力问题认识误区不少

赖伟霞表示,在视力问题的处置上,一些家长仍存在认识误区。

有的孩子已明确近视,家长却因孩子年龄小,接受不了戴眼镜的事实,未给孩子配镜。有的家长认为以前的孩子都是上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后才需要戴眼镜,担心过早戴眼镜会加重近视,没给孩子配眼镜。这些错误的认知,导致许多孩子近视度数急剧飙升。

一些有视力问题的孩子虽然配了眼镜,但使用不规范,时戴时摘,这不仅容易出现眼睛疲劳,而且由于不戴眼镜视物,焦点没有落在视网膜上,视觉质量差、视力模糊,导致眼轴变长,近视加深。“近视是不能治愈和逆转的,家长们一定要慎重对待。”赖伟霞表示,现在已经开学,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端正坐姿,劳逸结合,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

中医疗法突破治疗瓶颈

“孩子视力下降原因很多,除了近视,也有可能是其他眼病引起,比如斜视、弱视等。”赖伟霞指出,相对于近视,孩子弱视很容易被家长忽视。而弱视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期,治疗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去年,6岁多的小超(化名)因大散光导致的弱视到广中医眼科就诊。配散光镜后,小超的视力仍仅为0.3,配合弱视训练仪治疗一段时间后,视力虽一度有所提升,但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始终在0.5和0.6之间徘徊,治疗进入瓶颈期。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超接受了壮医经筋推拿、耳穴压豆等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日前复查时,小超的视力已升到1.0。同时,家人还惊喜地发现,做壮医经筋推拿的这段时间,小超睡眠明显改善,也不像过去那样时常喊头痛了。

“弱视孩子西医治疗遇到瓶颈时,不妨试试中医中药治疗。中医是全身综合调理,效果比其他单一疗法要好得多。”赖伟霞表示。

别让孩子错过早期干预黄金期

据了解,对近视、弱视等眼病,广中医眼科有明显特色优势。作为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重点中医专科、广西中医民族医眼病防治中心、中国近视防控能力建设(CAMP)中心级单位,多年来,该科采用中药超声雾化熏洗、耳穴压豆、壮医经筋推拿等疗法,为广大近视、弱视青少年儿童进行矫治,筑起一道坚实的视力防线。

采访中,赖伟霞一再强调,儿童青少年近视能防能控,但不可大幅度逆转。减缓进程、让孩子日渐增长的近视度数“慢”下来、防止高度近视可能带来的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致盲性眼病,是近视防控的意义所在。

她提醒,近视防控是一场持久战,除了日常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复查视力也是关键环节。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视力问题,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要让孩子错过早期干预的黄金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495 编辑:曾艳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