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垂,南宁银沙大道上30余辆霓虹流转的巴士车厢里飘出欢快旋律,理发推剪的嗡鸣声与市井喧嚣交织成独特的城市交响曲。这个由餐车、小巴改造的10元理发街经短视频平台传播后,迅速走红网络,霸榜热搜。
城市文明的高度,往往就藏在这样的街角烟火里。
10元理发一条街,之所以能成为“多巴胺”夜市街“出圈”,是因为它让每个群体都能在城市的褶皱里触摸到温暖的生存质感。当理发椅高度特意调低适配老年人需求,当扫码支付旁保留着现金找零盒,这些看似微小的设计实则是民生关怀的具象表达。城市治理不再是冰冷的规则执行,而成为承载人间温情的立体画卷。
有网友说这样的街区可能会影响城市治理。笔者认为,可借鉴杭州等国内城市的先进做法,引入专业公司对其实施综合治理和规范化管理,让自发形成的理发街、小吃街等新“夜”态既有烟火气又不“呛人”,在快乐“多巴胺”中感受民生温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