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我国春季招聘的黄金期,每到这时候,公众的目光总会聚焦在两类人身上:一类是盲目奔波于招聘会的毕业生,另一类则是备战公务员考试的“考公大军”。在传统的观念里,前者被贴上“迷茫”“躺平”的标签,后者则被冠以“求稳”“逃离竞争”的头衔 。这些标签和头衔如同隐形的枷锁,将年轻一代的多元选择压缩成“非此即彼”的单选题。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月薪两万不如体制内五千”等网络热梗,折射出社会对年轻人择业观的误读。年轻人并非盲目追逐“铁饭碗”,相对于长辈迫于生活压力的选择,他们现在有了更多追求梦想的机会,也有了更多对人生赛道的选择。撕掉标签,不仅是对这种非黑即白择业观的批判,更是对每一个个体选择的尊重。
当人们惊叹于社会上创造的各种奇迹时,往往忽略了那些在聚光灯外默默耕耘的身影。电影《哪吒2》的导演饺子辞职回家专心创作动画,靠母亲每月1000元退休金中的300元维持生活,被投资人称为“穷且坚持”;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曾因学历和成绩陷入自我怀疑,但他坚持在大学的实验室埋头钻研,如今他创立的宇树科技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翘楚……这些曾经不被看好的生命轨迹,用最朴素的坚持重新定义了成功的模样。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是电影《哪吒》中申公豹的经典台词。饺子、王兴兴这些"非典型成功者"用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学历不是创造力的天花板,年龄不该是梦想的休止符,起点更不是命运的终点站。成功没有统一的计划表,真正的成长是不断突破外界预设的剧本,在标签之外盛开自己的“繁花”。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