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在南宁举行

近日,第二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3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科协的代表约200人参加会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广西民族大学长期致力于民族语言资源的整理、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应用,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交流与技术合作,在智能翻译、语音识别合成、语言资源库建设等方向取得了丰硕成果。

研讨会现场。图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

本次研讨会分为主题演讲、特邀报告、分论坛等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少数民族语言智能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语言资源建设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大学教授尼玛扎西担任会议主席并作了主题为“藏语语言智能与大模型”的特邀报告。北京大学教授穗志方、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军、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赵小兵、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程建等分别作了题为“知识驱动的大模型复杂推理能力评测研究”“大模型知识机制分析:知识局部化/查询局部化”“少数民族语言智能技术的机遇与挑战”“自然场景文字检测识别研究进展与应用”的特邀报告。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语言信息处理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一所以民族教育、语言研究为特色的高校,近年来,广西民族大学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领域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先后建立了语言博物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民族语言中心广西民族语文大数据基地、语言计算与智能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重要科研平台,承担自治区多项计算语言学相关重点科研项目,为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广西民族大学将加快东盟小语种以及壮侗语系、苗瑶语系等民族语言的数字化积累,推动相应多模态多语种的大模型应用,力争在智能翻译、语音识别合成、语言资源库建设等方向取得更多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840 记者:韦静 通讯员:杨泽国 实习生:李国浩 编辑:孙玥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