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稳投资就是稳增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
所谓“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年,面对国内需求不足等问题,各地各部门高质量做好“两重”建设各项工作,分3批下达了“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安排超长期国债7000亿元,共支持包括西部陆海新通道、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城市地下管网、“三北”工程等1465个重大项目建设。
梳理“两重”项目相关数据,大项目、大投资的支撑作用在增强。相较于其他财政金融工具,2024年“两重”支持的项目总体更偏向于大项目,单个项目平均支持金额在4.78亿元左右。数据显示,2024年,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4.4%,比全部投资高1.2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1.7%,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增长14.7%。可以说,“两重”建设为实现全方位扩大内需、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重”建设的意义不止于此,其强调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一方面,自上而下组织项目,严格做好审核筛选,优先选取跨区域、跨流域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无论是项目选取,还是资金投向,既立足当下,更着眼长远。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制度供给,以改革办法、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障碍。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例,“一单制”试点推广范围不断扩大,从铁海联运班列延伸至中越、中老跨境铁路班列,显著提升了通道综合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