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南区苏圩镇正值空档期的农田焕发出新生机,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装”。去年水稻秋收结束后,村民们没有让农田闲置,而是积极种植西瓜、南瓜、茄子、辣椒等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的农作物,让农田“多挣一季钱”。
工人们为南瓜授粉、摘除侧芽。黄海芳 摄
在苏圩镇苏圩社区奚大哥的农田里,南瓜苗在雨水的滋润下更显翠绿,生机勃勃。田间,工人们分工明确,忙碌而有序。他们穿梭在瓜藤间,为南瓜授粉、摘除侧芽。劳作之余,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间,构成了一幅动人的“人勤春早”农忙画卷。奚大哥开心地说道:“这个季节虽然种不了水稻,但非常适合种植板栗南瓜。我这批南瓜是去年12月种的,有30多亩,4月底前就能采收完,接着再种水稻。这几日天气晴好,南瓜大量开花,我每天至少雇5名工人来帮忙,人工费是150元一天。镇上有合作社代收代购,销路不愁。再过20天左右我就可以收第一批瓜了,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苏圩镇苏圩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耀参表示,农户们在水稻秋收后,在处于空档期的农田里种植农作物,不仅能够提高收入,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通过科学耕种,土壤肥力得到了不断提升。这样既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改善土壤条件,为接下来的水稻种植打下坚实基础,实现了双赢。目前社区已有200多亩农田种上了南瓜、茄子等冬春蔬菜。据了解,苏圩镇佳棉、那海、联英、新德等村也在积极利用空档期农田种植西瓜等经济作物,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江南区苏圩镇积极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盘活村(社区)的资源,不断探索耕地高效利用的新路径,因地制宜在土地上做“加法”,扶持引导群众采取土地轮种、套种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土地产出效益。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围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充分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苏圩镇将持续发力,抓好春耕生产打出多元服务“组合拳”,通过邀请农技师、科技特派员、金融特派员深入春耕一线提供技术指导和金融服务,大力宣传并落实惠农政策等多种措施,精准解决农户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地尽其用、技惠于民”,持续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产业振兴、乡村振兴。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