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南宁市西乡塘区文华园日间照料中心内礼炮齐鸣,大学东路社区爱心食堂在这里正式揭牌。这是西乡塘区以“小食堂”撬动“大民生”,让“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有效实践。
社区养老服务的核心在于解决居家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而“吃饭难”正是其中最迫切的痛点之一。西乡塘区智慧化服务与人性化设计并重,在明秀南社区建设“明秀南智慧食苑”长者饭堂试点,引入“智慧食堂”服务,在办理食堂就餐卡时,将老人的健康信息采集录入小程序,形成老人的健康档案,并据此推送饮食和菜品建议,老人不用带钱包或手机,刷脸就能支付,根据年龄段享受对应就餐补贴;同时在食堂里设有高清的餐厅信息显示屏,包含用餐年龄占比、膳食营养健康分析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老年人的用餐习惯,做到精准助餐,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暖心的幸福“食”光。
近年来,西乡塘区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建设嵌入式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科技+养老”服务模式,健全精准服务、高效管理、安全保障、健康保健、助餐服务“五张网”,为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路径。
社区养老绝非政府或企业的“独角戏”,需要多方协同的“交响乐”。而构建养老服务生态圈则需要聚焦资源整合、制度保障、社会参与三个维度。日间照料中心不仅提供餐饮,还整合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法律咨询等功能,形成“一站式”养老平台;通过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居民的联席制度,及时反馈老人诉求,动态调整服务内容。同时,民政部门强化监管,定期检查运营情况,确保政策落地。此外,鼓励志愿者、公益组织加入服务队伍,开展“银龄行动”,提供文娱活动、心理疏导等,弥补公共服务的盲区。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社区养老服务必将从“保基本”向“优质量”升级。这就需要更多治理智慧,比如政策设计需兼具普惠性与精准性,既要扩大覆盖面,也要针对失能、独居等特殊群体细化服务;加强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提升效率;建立长效资金保障机制等。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舌尖上的温暖”,更感受到“心尖上的幸福”。(颜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