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低空盘旋于果园上空精准撒肥,测土配方技术通过土壤数据智能调配肥料配方,大型农机与“低空飞行器”协同作业……又是一年春耕时,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广袤的田野上,一幅充满科技感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低空经济与智慧农业的深度融合,为坛洛镇的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无人机正在给沃柑施肥。通讯员 韦玉露 摄
低空经济
无人机为春耕插上“智慧翅膀”
在坛洛镇合志村楞福坡种植大户梁永奇200多亩的沃柑基地,大疆T60的4个螺旋桨飞速转动,正在给沃柑园做植保飞防,仅仅用时5分钟,就完成了4亩地的肥料喷洒。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低空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最初的喷洒农药,到如今的撒施肥料、播种水稻、吊运果实等,无人机正以其高效、精准、灵活的优势,成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空中力量”。坛洛镇作为农业产业强镇,依托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将无人机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中。目前,全镇已拥有农业无人机300余台,覆盖水稻、香蕉、柑橘、西瓜、南瓜等主要作物产区,年作业量突破10万余亩。无人机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更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发展。
种植大户梁永奇用无人机给沃柑园做植保飞防。 通讯员 黄佩欢 摄
“传统人工撒肥每人每日仅能完成10亩,而无人机凭借8分钟可完成6亩的作业效率,单日可轻松覆盖300亩农田,且通过北斗定位实现厘米级精准喷洒,农药用量可减少三分之一。”大疆无人机经销商坛洛点负责人王振介绍道。
除了喷洒农药,无人机还可吊运果实。目前,坛洛镇大疆营销点已引进了大疆农业T100、T70P等新型农业无人机,支持喷洒、播撒、吊运等多种作业场景,可直接化身“空中搬运工”,单轴最大拉力为82公斤,最大作业速度可达到13.8米/秒,较人工运输效率提升近50倍,大幅降低采摘损耗与人力成本。
智慧农业
测土配方从“经验施肥”到“科学定制”
如果说无人机是农业生产的“空中力量”,那么智慧农业则是农业生产的“智慧大脑”。在广西南宁壮禾肥业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利用测土配方技术为坛洛镇金光社区种植大户梁玉新500多亩的甘蔗地进行“把脉问诊”,量身定制“营养套餐”。
测土配方技术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实验室可以快速分析出土壤中的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数据,并结合作物类型、生长周期及气候条件,自动生成“氮磷钾+微量元素”定制配方。壮禾肥业公司根据配方动态调整生产线,可实现“一地一策”精准供给。这种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人员使用液相分析仪分析土壤样本。广西南宁壮禾肥业有限公司供图
金光社区甘蔗种植户谭志胜感叹:“以前是靠经验来把握肥料的用量,配肥施肥比较混乱,导致产量不太理想。现在用上了定制的肥料,相信今年的产量会比以往更好!”
为了更好地助力春耕生产,该公司还组织农技农资一体化服务队,前往南宁市、崇左市等周边乡镇开展测土配方工作,为农户提供施肥查询、营养诊断、信息采集等服务,解决种植技术难题。
“天地”协同
打造智慧农业生态
坛洛镇以“低空经济+智慧农业”为核心,构建起“天上有无人机、地面有智能农机”的智能农业生产体系。
2025年,坛洛镇与大疆无人机经销商合作,计划新增农用无人机300余台,并设立“DJI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基地”,针对无人机操作、绘图、保养等方面进行重点培训,培训技术人员超500人,为农户提供优质的无人机产品和专业的售后服务。
坛洛镇科技特派员莫海港指导广西金水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无人机喷药施肥配比。 通讯员 林立宁 摄
“现在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对于使用农用无人机、大型机械类的农业公司和种植大户,我们会特别邀请农机技术服务人员到地里指导他们操作,解决操作中的技术难题,确保春耕进度有序推进。”坛洛镇农业科技特派员莫海港介绍道。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指尖轻点无人机”,坛洛镇以低空经济与智慧农业为双翼,书写着现代农业的壮丽诗篇,科技的力量正在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